即使一年过去了,《东京女子图鉴》的精彩片段与当初刷屏时的火热仍然鲜活如昨天。而中国版的《北京女子图鉴》也在经历一年的紧张筹备之后,终于声势盛大地在近期开播。
作为一名普通的北漂,对于这种臭屁哄哄号称“最扎心北漂必看”、“现代都市女子的最新解读手册”的剧集,当然是不能错过,并且有机会还要痛哭一场:“啊啊啊对啊,就是这么惨!”
结果刷完目前所有内容,我心里充满了一万个问号,啥玩意????
(丢张官方海报对比图你们感受一下)
当然,宽容点说,《北京女子图鉴》在还原我们北漂所会遇到的一些心酸事上,的确下了功夫。但是很遗憾,这个企图用各种心酸细节与女主角可参考的成长,打动所有北漂的“励志大剧”,我仍然要判定它不及格。
图鉴之所以为图鉴,在于全面、系统且准确。
一年前我就非常反对很多人酸《东京女子图鉴》的女主角绫“欲望太强而不幸福”、“事业型女强人晚景凄凉”。因为这个角色在被塑造之初,就杂糅中和了那些,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并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的女孩子的共性: 有欲望、有执行力、够狠也豁得出去 。
《东京女子图鉴》
而《北京女子图鉴》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戚薇所饰演的女主角陈可, 人物性格真的模糊到令人发指 。
我非常理解编剧希望呈现女主角从小白兔到腹黑女的华丽蜕变,但是首先,小白兔绝不能没有基本的行为逻辑。
初到北京,接待自己的老乡“贼眉鼠眼”,陈可仍然可以主动给对方洗衣服,这个行为本身就很令人大跌眼镜。无论故事的背景是10年前还是20年前,这种稍微私人的家务从来都是被介意乃至嫌弃的,更别提老乡顾左右而言他、主动牵手这种亲密动作。
陈可是一个立志要在北京混到最好的成年女性,还能够毫无警惕地与对方进入同一房间,差点被对方猥亵……如果不是上帝视角让我们提前知晓某些阴谋,观众都看出来的明显问题,主角却看不……性晚熟?太单纯?
显然这根本说服不了观众。通过主角被伤害而彰显其善良柔弱,本质上还是与刻画白莲花的手法无异。
所以,如果不是命悬一线的故事,在生活剧里,如何突出主角的辛苦,有一万种可行合理的方式。而 用他人的伤害或者没原则来衬托往往是最低级的一种。 同样是日剧,《火花》专注刻画名不见经传的搞笑艺人德永,在东京苦苦打拼的日常,用每一个似曾相识的片段扎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心疼得让人想给他募捐,因为我知生活就如那般孤苦。经典到让电影版《火花》的缺点无处可躲而直接扑街。
《火花》,2016
通过细节来做社会阶级的对比,《东京女子图鉴》里比比皆是。绫初到东京的租房经历之所以异常精彩,是因为编剧借用这段经历,笑而不语般地提醒着绫和我们: 东京不仅弱肉强食,而且人以群分,想要住上好房子,就要拿实力来换 。
比起找工作,借用绫的租房经历来表现东京的阶级分布,巧妙高明的原因就在于: 在租房问题上的牺牲与妥协,才真正标志着一个底层奋斗青年的诞生 。
相比日本复杂的社会构成,我们自己本土的社会环境也是不容乐观。而北京女子图鉴》一集虽然只有30分钟(对比同类剧集,真的很良心了),却用了将近15分钟来讲述初到北京的陈可在找工作上的各种碰壁。实在无法让我产生“啊,真惨”的同情。毕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就无非两种:要价高、本事少。只要调整好策略,得到一份工作的机率能提升至90%。
但不少北漂愿意为了能多省下1000块,为了卧室的窗大一点,为了有个周末可以使用的小厨房,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每天早起两个小时从通州、从五环外赶进城内上班,这就足够家里的老母亲担心挂念的了。而从二环到五六环的距离,不也是北京阶级之间的真实距离吗?
像这样的翻拍剧备受关注并不是没有原因,因为我们真心实意地期待着影视工作者可以重现这些心酸,重视年轻人的生存环境。很遗憾,女主角开启外挂直接便宜租到了老板名下的某一套豪宅,对于想参考其人生的北漂来说,是个相当不友好的开始。好像没有洋气的房子,女主角的故事就无法开启一样,令人费解。
然而更令人费解的是编剧执意要 通过“配角的不自爱”来体现女主角的出淤泥而不染,很多时候都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冒犯 。
比如在北京摸爬打滚多年的老同学,面对有钱的老总赠送的香水,还能说出“咱俩逼他了吗,这香水是他主动买给咱俩的!”“人家又不图咱们什么,不就一起吃个饭开心开心吗?”这样的无脑言论,无一不在实现陈可的人格升华。这种除了女主角,其他女人就非得蹭男人的钱、权才能获得想要的生活的戏码,我不仅十分吃不消,并且我认为这是对所有在北京独自漂泊的女孩子们莫大的侮辱。
Emmm……饭局上被迫表演的姑娘
我当然不是说陈可也必须去睡一睡、靠男人才算接地气合逻辑,而是编剧你既然敢大胆地把北京设定为“混乱”、“大家都靠睡”、“靠男人”的动物森林,身边同事靠睡就能升职,女老板靠前夫的出轨赔偿金而变得有钱,那么就必须接受我们对女主角的一路开挂却片叶不沾身的质疑,对“反玛丽苏”的否定。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就是陈可第一次参加上层阶级的饭局后,所得到的结论:
“在北京,饭局并不只是吃饭这件事这么简单。老板们谈生意拢资源,偷偷选择金主和冤大头,看似不过陪衬的女孩儿们,也许是深受灰姑娘的启发,个个卯足了劲,却又云淡风轻地表演着自己的魅力。想为自己的未来押下一注注筹码。”
我们体面地工作,努力地在这座城市扎根,也曾被生活碾压无数次,到头来却被粗暴地分类为,靠在男人身上下赌注才能赢得未来的灰姑娘。真的很想约编剧出来聊聊人生。
在《东京女子图鉴》里,绫很诚实,从一而终就是要做一个令人羡慕的人,因此她的所有选择都围绕“比别人更好”而进行。但 与《北京女子图鉴》最大的区别在于,《东京女子图鉴》从来没有试图丑化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阶层 。
在情感的选择上,绫最接近爱情的一次恋爱,男朋友是温柔又务实的同乡。明明两个人在一起那么合适,但是绫却不愿意为了“乡下随处可见的幸福”停留,毅然决然地选择往下走。 体面地分手,编剧是对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态度的尊重。 正因为够尊重、够体面,观众才会产生共情:“这个傻姑娘呀!多可惜!”
而《北京女子图鉴》里,陈可同样选择与自己很爱的男朋友张超分开,虽然本质是“不合适”,但分手的导火索,却是陈可与观众对张超满满的嫌弃——明知道女朋友渴望一个LV包,生日当天送的却是“299包邮”、“盒子单加钱”的驴牌情趣内衣;身为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却计较着自助餐怎么吃才划算,最后撑到必须靠健胃消食片解救——不得不说,这种故事桥段,低级又恶俗。
日本体验派代表演员之一山田孝之在《谈谈自己》(B站有)这个节目中曾说过,他很在意角色在每一种情况下、在与每一个有关系的角色面前会说出的台词,为了确定他说出这样的台词的合理性,在接到剧本之初,就会开始构思假设这个角色的一生。
国产片往往就存在这样一块短板,人物性格做不到一以贯之。意思是即使不需要给观众展现他们的生平,编剧必须要让角色的选择与角色的过往产生联系,符合角色完整的性格。如果凭空、凭编剧导演的喜好,为了戏剧张力而做出某些的选择或举动,就会导致人物性格发生截断,令人难以接受。
与陈可恋爱前的张超,高冷隐忍,是个正常人,恋爱后却性情大变成小气变态霸道……不然女主角拿什么理由跟他分开呢?被这样的目的操控着,我相信接下来陈可的新男朋友们也势必都是“过错方”。
再谈及陈可的工作能力,《北京女子图鉴》也似乎并没有给她展现业务能力的机会。在目前的剧集里她能拿下最关键的合同,靠的是弄虚作假而非真本事真诚意,又令我非常不情愿地想起了电影《剩者为王》也有过类似桥段。
舒淇所饰演的企业高管为了拿下合同,假装自己脸上有丑陋的伤疤而难过哭泣,从而顺利骗取甲方的同情。不知道这样的桥段到底是把甲方当白痴还是把观众当智障。就仅仅以北京国际电影节这样其乐融融的影迷狂欢节来看,要促成各项合作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博弈谈判,《北京女子图鉴》所呈现的“职场教学指南”,真的让我非常失望。故此,就不提那些乱七八糟的,自以为很厉害的,幼稚的职场站队法则给大家添堵了。
总之,目前看来,这部买了《东京女子图鉴》正经版权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不仅形在而魂不在,而且它与《我的前半生》这类电视剧一样,本可以拍出精彩的女性崛起的故事,然而6集了,她到底在工作上有什么努力,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心酸我完全没看见。
仿佛骗人的中介、地铁里的小偷,话多的发廊Kevin老师不过是这两年的产物。最后都只不过是空喊着“女性独立”的口号,而每一步又都是依靠着男人才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可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北漂”的成功轻轻松松,大家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是相信北京没有怀才不遇,相信北京是一座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理想城市。
我们当然知道很多人出身富贵,或者生在罗马北京上海,但是只要这个世界还没有停止运转,我们就还是有可能堂堂正正地到达想去的地方。每一个北漂,不都是靠着这样的动力才能熬过一个又一个天亮与天黑吗?
还是远离这样的电视剧吧,不然我们生活的动力迟早被这样的作品给拍碎。
(来源:幕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