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星| 時代之歌:殺人、相愛與死亡

亞太日報

text

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亞太日報記者 李夢歌、朱林】“她的複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這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時的頒獎詞。

這位女記者憑藉系列非虛構類作品獲獎,可謂是近年來獲獎作家中的異數,而上一位靠同類作品獲獎的作家,還是1953年的邱吉爾。

今年67歲的阿列克謝耶維奇臉上總是掛著親切的笑容,而身為記者的她,筆下記錄的卻多是關於死亡的殘酷故事。她以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忠實地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成功地表現了一代人的茫然和恐慌,作品觸動人的內心深處。

每個時代都有三件大事:殺人、相愛與死亡

阿列克西耶維奇1948年5月31日生於烏克蘭的伊萬諾—弗蘭克夫斯克市,成長于一個軍人家庭。1972年從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做過中學教師和報刊編輯。她寫於1975年的處女作《我離開了農村》由一些離開家鄉的人們的獨白構成。書沒有得到出版,但其寫作風格已初露端倪。她努力擺脫記者寫作烙印,卻似乎找不到更合適的記錄方式。在各種體裁遍試後,她選擇回到原點:原原本本地把故事如實記錄下來。記者出身的她,在報道中形成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文學風格:先做採訪,然後以文學手法將採訪記錄昇華為感情充溢的日常生活畫面。

她的作品風格誠實又勇敢,所有的敘述,都來自親歷者。正如她自己所言:“每個時代都有三件大事:怎樣殺人,怎樣相愛和怎樣死亡。” 這種根據受訪者經歷彙聚而成的故事體裁,更偏向口述史——原本而忠實地記錄,會讓人產生沉重的閱讀感,然而,在面對“時代、戰爭和人性”宏大敘事時,真實的力量更能直抵人心。

普通人口中的時代靈魂

2014年在接受媒體的一次採訪中,阿列克謝耶維奇曾這樣解釋:“事關人的聲音和細節。我試圖從這些交談中抓住時代的靈魂。只有這樣,我才能提供有關過去的完整畫面。”

二戰時的蘇聯女兵。 資料圖片。

這一手法她首次運用在出版於1983年的作品《戰爭中沒有女性》。她在該作品裡以二戰中蘇聯女兵的命運為主題,讓讀者能感受到二戰中最直觀的衝擊和從未有過的強烈震撼。採訪中,這些女人表示生活和命運都曾被二戰劇烈地改變。但是那些被捲入其中的女性面臨著更大的痛苦:要承受與她們體力不相符的搏殺與勞動,並且在戰後被忽視。

《鋅皮娃娃兵》是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代表作之一。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代表作之一《鋅皮娃娃兵》是一部有關蘇聯在阿富汗戰爭的紀實性小說,1989年俄語出版,是對士兵、他們的母親、女性和寡婦們的採訪構成的拼貼畫式作品。採訪中,一個將要返回蘇聯本土的準尉說:“以後我可怎麼活呀?我總想殺人。”這本書將沙文主義的虛妄和戰爭的荒謬放大到許多當事人難以接受的地步,有些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參與了一場殘暴而無意義的戰爭的事實,一次次把阿列克謝耶維奇告上法庭。

“像我這樣的人,一定要到現場才行”

在阿列克謝耶維奇最為著名的作品——《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中,她用三年時間採訪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爆炸事故的近500位倖存者,受訪人的講述還原了核電站爆炸的真實現場。

爆炸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資料圖片。

“當核電站爆炸的時候,市民還叫來自己的孩子一起觀賞這顏色奇異的紫紅色大火。被緊急召喚過來的消防隊員連帆布服都沒有,穿著襯衣就去滅火,幾個小時後,他們就全身水腫。”

“最終,在受到污染的區域,孩子們在操場上站15到20分鐘,就會暈倒在地鼻孔流血,整天萎靡不振,他們和他們的父母都漸漸得了癌症死去。”

每個人不同的聲音裡透出來的是憤怒、恐懼、堅忍、勇氣、同情和愛。為了收集到這些第一線證人們的珍貴筆錄,阿列克謝耶維奇將自身健康安危拋之腦後,將他們的聲音繪成一部紀實文學史上令人無法忘記的不可或缺的作品,並籍此期盼同樣的災難絕不再重演。

阿列克謝耶維奇在該書中寫道:“從災難發生的那一刻,到經歷病痛與死亡掙扎,甚至被迫遠離家園,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始終無法理解,那個巨大的、冰冷的核電站為何能如死神般掠走人命,而國家,為何只言不發。”阿列克謝耶維奇因此被罵為“叛徒”,甚至遭到本國驅逐,而她卻依舊堅持。

阿列克謝耶維奇資料圖片。

德國書業協會曾將2013年和平獎授予她的小說《二手貨時代:在社會主義廢墟上的生活》。在該作品中,前蘇聯成員國的人們講述了他們在這個國家聯盟分崩離析後追求自由希望的落空。為寫作本書,2011年,阿列克謝耶維奇結束了在巴黎、柏林和其它國家共16年流亡生活,回到故鄉,搜集素材。在接受媒體採訪中,她表示,“要寫那樣的書,像我這樣的人一定要到現場才行”。

作為第14位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女性,她關注的焦點永遠是人,探索人的心靈是她與其他作家的區別之一。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被譯成40多種文字。她曾多次獲獎,包括1998年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9年法國國家電臺“世界見證人”獎、2006年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13年德國出版商與書商協會和平獎等。2014年,她還獲頒法國藝術和文學騎士勳章。她被認為是記錄蘇聯解體的一位偉大的編年史作家、一名勇敢的啟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