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金正恩改革開放如何避免重蹈金正日覆轍?

亞太日報

text

8月31日,金正恩視察“10月8日工廠。新華社/朝中社。

【亞太日報訊】大公網13日引述外媒評論員師一就朝鮮“改革開放做出的分析,稱因朝鮮封閉多年,即便國際環境有利於朝鮮“走出去,金正恩對“改革開放的路徑仍比較謹慎,以避免過度過快放開經濟、改變發展思路對其統治帶來的影響。文章摘編如下:

外媒評論員師一稱,平壤街道上不斷增加的車輛、文秀水上樂園裏的漂亮泳衣、以及金日成大學電腦房裏的一台台現代化電腦,都證明朝鮮正在經曆着巨大變化。金正恩主導的改革開放政策已深入到朝鮮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金正日在位時期也進行過改革開放的嚐試,但每每以失敗告終。金正恩該如何讓外界相信其改革開放是真誠的開放而不是獲得國際社會解除制裁的幌子,該如何不重蹈金正日時代開放失敗的覆轍?

在金正日的一生中,有官方記錄的訪華次數就多達7次,輿論稱其是為了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經驗而來,他走訪了多個中國模範改革城市,如蘇州、深圳等,當然中方行程安排的良苦用心也是顯而易見的。金正日參觀中國的改革成就,每每羨慕不已,但回國後就悄無聲息了。直至金正日去世、金正恩上台兩年後,中國領導人“望朝改革走富路的苦心也沒有得到回報。金正恩這個曾經留學歐洲,長期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活、學習的海派精英真的能夠扭轉乾坤嗎?

國際風向今非昔比

如果說金正日時代朝鮮沒有走改革開放之路,是因為歐美等國敵對性的政治封鎖。那麼,如今國際環境對金正恩走改革之路十分有利。美、日、韓都與朝鮮有“原則性分歧,美國是朝核問題,日本、韓國則要分別加上“人質問題和“意識形態問題,但美日韓也同樣希望朝鮮可以政治上穩定,經濟上平穩,因為一旦朝鮮政經不穩,戰爭危險就會增加,甚至核戰爭的陰影也會變得濃厚,這些都是他們不希望的。

日朝高官針對綁架日本人問題進行密集接觸,朝鮮宣布參加韓國仁川亞運會,朝鮮外交部長15年來首次訪問美國......諸多動向都在表明,目前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朝鮮打破封閉,走出去接觸世界。

早在金正日時代,中國就不斷向朝鮮宣傳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好處。因為,一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朝鮮,符合中國的利益。金正恩時代,中方仍會積極促進和支持朝鮮經濟改革開放。韓國《中央日報》分析稱,中國認為,如果朝鮮不實行改革開放,今後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將無法得到保障。因此,中國正在通過各種途徑說服朝鮮。比如,邀請朝鮮代表團到中國進修,邀請朝鮮官員到北京開發區考察,向朝鮮發放了兩萬多張就業簽證等等。

須消除先軍政策的阻礙

與金正日時代一樣,金正恩改革路難走的另一個原因是“先軍政策的阻礙。朝鮮推行先軍政策,有國際安全形勢的原因。朝鮮先軍政策始於朝鮮內外交困的上世紀90年代。1994年,金日成主席逝世後,朝鮮又遭遇糧荒。蘇聯解體的負面效應持續發酵,直接觸發朝鮮國內工業癱瘓。鑒於此,美日韓紛紛預測,朝鮮政權將在兩三年內“自行崩潰。次年元旦,在視察蟠鬆哨所時,金正日提出先軍政策,“沒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沒有子彈就不能生存,把人民軍放在國家一切建設的首位。這一政策無論從經濟生產力保障、政治環境穩定哪一個方面都不會有積極結果。但是,先軍政策嚴重損害民眾生產積極性,因其導致國家至少出現三個對立階級:敵對階級、動搖階級、核心階級。鮮明的階級將使得民眾安居一隅,直接導致生產力低下。而且,先軍政治導致軍隊擁有絕對領導力,更有可能放大一切外交矛盾,從而影響經濟。

朝鮮要改革開放、從根本上重建經濟,必須先消除先軍政策的阻力。先軍政策下的改革涉及利益的切割,在朝鮮體制的內部,“先軍派與“民間派張力一直存在,改革將涉及這兩派力量的博弈。

經過近20年先軍政策的積澱,朝鮮軍方不斷參與資源權益的分配與占有。如今,軍方旗下的貿易公司已掌控大部分外匯項目,一舉成為體制內最富有的集團。因此,既得利益集團業已形成,任何帶有改革意味的舉動,都會觸動先軍政治的奶酪。後者一直通過插手國內經濟和對外貿易獲取軍費。然而,金正恩又需要繼續推行先軍政策,以維持體制的穩定,這對金正恩來說是個艱難的抉擇。

改革開放需擺脫依賴他國

朝鮮是個國土面積有限,礦產資源有限,人口有限的小國。通常,這樣的國家不依賴國際交換,很難保障實現現代化。朝鮮需要進口大量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盡管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朝鮮領導人均在為搞經濟特區努力,但羅先被設立為自貿區至今23年中經濟幾無起色。從去年開始,朝鮮猛增19個特別經濟區,僅停留在數量上的增加,很難緩解朝鮮經濟改革所面臨的困境。

基礎建設項目過度依賴外國。諸如朝鮮半島縱斷鐵路、琿春—先鋒高速路橋、朝鮮8大貿易港建設,甚至順安機場與羅先、清津等地的地方機場建設,合作方全部為中國、韓國與俄羅斯。能源項目方面,具備提煉原油能力的先鋒勝利化學廠,也是俄羅斯與朝鮮主導共建。電力線路修建,則是由日本與韓國共同支持。

從過往經驗來看,朝鮮所有的特別經濟區都存在重要問題:一旦外國企業撤資,馬上陷入癱瘓狀態。

要把握好開放程度

問題的關鍵是改革開放究竟能容忍到怎樣的程度。如果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朝鮮就必須允許相對自由的進出口,外資可以自由投資,而這樣做的前提是一定要開放。但是,開放將打破朝鮮當權者對民眾的思想控制,人民將能看到外部世界並不像朝鮮領導人所說的那樣險惡、凶殘,朝鮮又是怎樣受到美帝國主義的欺負、侮辱。在人們了解了真相之後,政權就有搖搖欲墜的風險了。

這點可以解釋為什麼金正日多次到中國取經,但始終未能放棄意識形態統治而推行改革路線。朝鮮的政權實在太脆弱,因為金正恩的合法性完全建立在他是金家血脈的基礎上,必須把金正日、金日成所做的一切都描繪成正確、英明,其正統性才得以建立。因此,金正恩或不敢冒然“開放,他只要一鬆動,開放的副作用就會接踵而至。一旦涉及到自己的統治利益和基礎的時候,金正恩跟其父親一樣。至少在維持軍力、繼續實行核計劃方面,金正恩並未表現出不同。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眾多跡象表明改革確實在悄然地進行,但朝鮮官方媒體幾乎不用“改革開放這個詞。金正日時期的經驗表明,朝鮮既希望獲得經改的利潤,又不希望付出“放進病菌的代價和風險;既希望經濟放開能繁榮市場,又不希望個體經濟的繁榮“滋生資本主義寄生蟲,所謂“合作、“開放的經濟開發區,往往變成了既非朝鮮、也非外國的自循環體,且一旦出現“混合苗頭就立即猛踩刹車。金正日2009年的幣改表明,一旦私營經濟產生了“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爭議和打壓也就應運而生。因此,金正恩對改革的路徑應該比較謹慎。畢竟朝鮮封閉多年,如果過度過快放開經濟,改變發展思路,可能引發一些反彈,這將對其統治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