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悶| 收藏中華文化——港區委員李秀恒想為國家做點事

亞太日報

text

李秀恒參加香港美食節活動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李豫川

又到“兩會”季,香港鐘錶大王李秀恒忙於赴京前的準備工作。

白手起家的李秀恒現為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香港多家上市公司董事,其業務涉及鐘錶、電子、金融、地產等領域。赴京參會前,李秀恒接受了亞太日報的訪談。一見面,這位大佬笑呵呵地先伸出雙手與我寒暄,這讓我這個小輩很不好意思,趕緊回禮。

自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並擔任提案委員會專委以來,李秀恒每年初春都要赴京參會。香港氣候濕潤,北京乾燥,身體難免不適,加之緊湊的會程、研讀文件、撰寫報告、小組討論,還要隨時應對媒體的“長槍短炮”。李秀恒笑言,每年的這十天算是他一年中最辛苦的。“這十天,我不是為我個人,為我公司服務,而是為香港市民,為香港,為國家服務,發揮我的力量,有意義,有價值。”

從巨商到政協委員李秀恒“幫忙不添亂”

從巨商到政協委員,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李秀恒對“兩會”,對“參政議政”的經驗從無到有,對內地的認知不斷加深,以前不理解的問題現在理解了,以前想不通的事情如今想通了。

李秀恒與同事

“幫忙而不添亂”,李秀恒說,一個國家需要改善的地方固然很多,若只是一味批評毫無意義,如何改善才是重點。而改善、改變需循序漸進,須有輕重緩急,適時而為。理解國情這句話,李秀恒講自己是近年才真正讀懂了,因此,政協委員的提議必須是務實而有具有建設性。

“我拿過提案獎哦,”李秀恒開心地說。他把這獎視為國家對自己極大的鼓勵,讓他動力十足。通過提案表達意見,政協委員不代表個人,而代表不同界別。作為香港地區政協委員,李秀恒希望發揮橋樑作用,連接好內地與香港、內地與海外。回想履職初期,內地的許多政策和情況,香港人都不了解,李秀恒和他的夥伴們通過報刊專欄、研討會,大學講座等形式不遺餘力地向香港民眾介紹內地。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經常組織各項活動豐富市民生活

此番進京,李秀恒胸有成竹。他說,第一項提案是關於提升中國遊客在海外的形象。如今內地經濟發展,中國人走出去的機會越來越多,中國遊客對全世界經濟的貢獻無可置疑。“大家應意識到自己代表國家,個人的禮貌、秩序、愛心、衛生、品德直接關乎中國在海外的形象。”李秀恒建議要做好宣傳,引導國人當文明遊客,讓海外民眾感受到中華大國之風範;第二項提案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如何發揮其金融、物流、資產管理等長處。

收藏國家文化香港人應知中國歷史

李秀恒在農曆新年煙火發佈會上

在香港建首個中國文物博物館,這是李秀恒此次參會最重要的提案。中華大地,上下五千年文明,蘊育了大量珍貴文物,由於歷史原因,不少文物散落海外。這些年,香港許多收藏家紛紛從世界各地拍回寶物。李秀恒認為,香港在保全國家文物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如何有效地展示好香港收藏家的珍品,讓香港民眾以及來港遊客感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領略華夏文化的非凡魅力,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全世界都在欣賞中國的藝術品,大英博物館、法國楓丹白露”,李秀恒手一攤,聳聳肩說,“而當世界各地遊客到了香港,我們自家門口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博物館來展示老祖宗的東西。”對於爭取國家支持在香港建首個中國文物博物館,收藏中華文化,李秀恒滿懷期待,“香港人應認知國家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年輕人。”

李秀恒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一起

2000年,李秀恒獲頒香港特區銅紫荊星章。圖為李秀恒與青年人談話。

1998年,香港人李秀恒第一次成為廣東清遠政協委員,至今他已在“參政議政”的路上走了近20年。他說,隨着國家的全面發展,政協委員也須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李秀恒笑着說:“會議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嚴啦!”

肩扛國家賦予的殊榮,李秀恒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工作、實實在在履職,為國家做一點事。

作者簡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廣場洶湧的人潮,利比亞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槍聲,這一切讓我體會到“記者”的含義,明白了用筆書寫的意義。在埃及兩年工作的經歷,也讓一個嬌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別古老的尼羅河,來到維多利亞港畔,中東的轟烈已成雲煙,眼前展現的是“東方之珠”的動感。我喜歡漫步於港島上環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裏品嘗鮮蝦雲吞。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實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盞復古燈、一台筆記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裏碼字,記錄不是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證明在熱點、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場”,而只是源於一顆熱愛“寫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勁兒。我的字裏行間,只想體現那些豐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實的日子。

當你刷完屏,能輕輕歎一句,“噢,香港原來是這樣!”,這便足夠!香港不悶,也許比你想像的更豐富!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