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已有1300多名新冠康复者捐献45万毫升血浆 已向北京等地累计调拨35800毫升

text

6月18日,吉林省舒兰市,76岁的李婆婆回到舒兰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医学康复。她的身体里流淌着武汉、牡丹江、哈尔滨等多地康复者捐献的血浆。

武汉已有1300多名新冠康复者捐献45万毫升血浆,已向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市、哈尔滨市累计调拨35800毫升,为当地患者接受“血浆治疗”提供了保障。未来,武汉拟建立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库。

吉林两名高龄新冠患者等待血浆救命

吉林舒兰输入性疫情爆发后,5月13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救治专家组成员邱海波,奔赴吉林抗击疫情的一线。

邱海波介绍说,当时,76岁的李婆婆和吉林市85岁的张婆婆的情况都比较危急。

李婆婆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还有房颤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在使用高流量氧10个立升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也难达到90%。

张婆婆在给高流量氧达10个立升时,其仰卧位血氧饱和度始终仅有85%。当时CT结果显示,肺部感染面积超50%。

氧疗没有明显效果,高龄重症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根据以往的经验,血浆治疗可能有效。在征得国家卫健委的同意后,紧急调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

接力运输救命血浆2800多公里

吉林省吉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站长黄建鹏回忆,5月23日下午,她接到了要从武汉调集血浆的指令。她和武汉市血液中心副主任袁明超确认了所有信息后,运输成了个“问题”。

高铁?生物制品无法实现托运。空运?武汉到长春龙嘉的直飞航班全部停航。用人携带运输,进入吉林市需隔离14天,回到武汉市需隔离21天,而且返程航班不确定。

“空运最快,找个城市中转,再用公路运抵。”这是黄建鹏和袁明超找到的唯一办法,两人多方寻求协助。

24日,吉林市的定点医院不断催促着,急需新冠康复者血浆。

25日清晨,配备了冷源的血液运输箱离开武汉市血液中心,抵达天河机场。

7时20分,武汉飞往哈尔滨的CZ3631航班起飞。

12时25分,飞机航行2400公里,降落在哈尔滨太平机场。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接到血液运输箱后奔赴吉林,历经400公里,在五常舒兰交界处,无接触传递。

18时,来自武汉的新冠康复者血浆跨越2800多公里,终于运抵吉林市。

吉林市抗疫重症救治团队成员、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刘婉嫣说,76岁的李婆婆和85岁的张婆婆等三名重症患者都是同期用上“武汉热血”的患者。

李婆婆到6月2日出院一共使用了1200毫升,张婆婆到6月6日出院共使用了3000毫升。6月18日,治愈出院结束隔离的李婆婆回到了舒兰。目前,张婆婆也已经治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医学康复。

35800毫升“武汉热血”支援外地患者

英雄的城市因为有英雄的人民,我们经历过这个疾病的痛苦,希望帮助那些还在“斗争”中的人。

元月底

武汉血液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与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科研合作,确立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科研方案。

2月1日

武汉血液中心与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集了全国第一例康复者血浆。

2月5日

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宗建,作为首批新冠肺炎康复者主动捐献血浆,成了挽起袖子的“全国第一人”。

2月9日

第一位重症患者在江夏区人民医院接受了血浆治疗。

3月3日

由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三部门共同颁发的"爱心捐献荣誉证书"正式开始颁发,44岁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张庆锋顺利捐献了400毫升血浆后,领到了武汉市第一张荣誉证书。

截至目前

共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1300余人次,45万毫升血浆,这些血浆已发往13家定点医院,用于7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临床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据了解,截至6月1日,武汉除向吉林省吉林市调拨15000毫升血浆外,已向北京市调拨1800毫升、内蒙古自治区2000毫升、哈尔滨市17000毫升,共计35800毫升血浆。未来,武汉拟建立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库。

武汉市血液中心副主任袁明超介绍,单人单次血浆采集通常为200毫升或300毫升或400毫升,调往吉林省吉林市的15000毫升血浆大约来自武汉的50到75名康复者,调往全国各地累计35800毫升血浆来自约150名武汉康复者。

长江日报记者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