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諾楠,出身華僑投資家族,是一位擁有超過二十五年實戰經驗,見證了28年地產與金融產發展的交投家。在2003年創辦香港諾楠國際有限公司,任職公司主席已十余年。今年又獲得2015榮耀中國十大誠信經營杰出企業家、2015中國百位最具戰略眼光房地產行業領袖人物、2015中國品質地產十大運營管理杰出企業領袖、2015全國百位安居中國建設杰出貢獻企業家獎項。
【亞太日報訊】很多人對2015年的降息降準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但是否大多數人都理解中央銀行、利率、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及失業率之間的基本關系?對我們生活將會起什么變化?隨著這些條件的改變,我們該用什么策略來保障個人財富?對此,筆者陳諾楠有以下的解讀。
中央銀行的首要使命和責任
中央銀行,簡稱央行,是負責國家或地區(如歐盟)貨幣政策的主體機構,通常也是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唯一貨幣發行機構,除了代理國庫、維持國家貨幣穩定性與供給、調節法定利率、調節準備金比例、管理國家外匯交易、發行公債、參與世界金融活動、制定和(參與制定)執行貨幣政策之外;央行有權利監督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監管金融活動,控制貼現率確保它們不會莽撞行事或有欺瞞行為;在金融危機發生時,更擔任銀行部門急用借款者的“最后借款來源”,盡力穩定金融市場;保持“國家幣值穩定”被認為是中央銀行的首要使命和責任。
央行是以“十足準備制”來發行貨幣,必須要有對等價值的的貴金屬(金、銀等)、合格票據、外匯、有價值證券和其他資產作保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通過銀行信貸管道來發行貨幣;以避免過度發行造成急劇上升的通貨膨脹;它的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它是「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銀行中的銀行」。
央行多均屬國有,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最高長官不因政權更替而隨之變更,亦不得參與政治活動;我國的中央銀行就是“中國人民銀行”。
通過利率調節維持“貨幣政策”
利率調節是維持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目的是使貨幣穩定,達到控制投資風險、通貨膨脹及失業率等效果來扶持經濟增長。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急劇上升時,便需要提高利率、收緊信貸,減少資金流入市場;當過熱的經濟得到控制而通貨膨脹返回溫和的程度,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放寬信貸,讓適量的資金流入市場。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均與利率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我國的基本利率分三種:
第一種:“基準利率”
又稱“法定利率”。中國人民銀行直接規定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存、貸利率;基準利率是整個“利率體系”的核心,它的改變決定了其他各種利率的變化。
第二種:“商業銀行利率”
以“基準利率”作為基礎,是商業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存、貸款利率,并允許其在一定閾值范圍內上下浮動。
第三種:“市場利率”
市場利率的形成,來源于由“市場機制”形成的“金融市場”,非由政府金融監管當局直接規定的市場,市場利率的浮動,是受到資金供求雙方的直接影響。
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貨幣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賬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在特定國家或經濟體內的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或是償還債務的特殊商品;我國貨幣是“人民幣”。由于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貨幣政策是由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貨幣權威機構“央行”來執行;借助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調節與利率及信用有關系的經濟活動所采取的措施;基本只有兩種形式,鑄幣或通過銀行信貸管道來發行貨幣,價格是被法律保護。
近的150年,貨幣政策發展的非常迅速,尤其在最后這50年。貨幣政策的目標,已經從簡單的貨幣供給和增加,進化到保持人口增長和扶持經濟增長。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貨幣政策通常與財政政策分離。即由中央銀行控制“貨幣政策”,由政府控制“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急劇上升的通貨膨脹。按照調節方向劃分,貨幣政策基本分為三種程度:
激進的:利率被調節為促進經濟增長(減低利率,放寬信貸);
中性的:保持經濟穩定(適當地調低利率或保持);
從緊的:降低通貨膨脹卻可能提高失業率(提高利率,收緊信貸)。
如何去理解和認識“通貨膨脹”
“通貨”是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脹”是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因貨幣消費額量增加而帶動了物價上漲,可理解為需求增加,也就是“多的貨幣追逐少的商品”所形成。
很多人直接使用“通貨膨脹”一詞來作為表示“物價上升”,但事實上貨幣發行額量上升,有些情況下不一定等于物價上升;例如,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但又忽略了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和承接力,反而可能造成供過于求,物價不升反而會降,形成貨幣發行額量增加但物價卻下降,與常識相反的經濟現象。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是貨幣在不同經濟體間,相對價值的降低。通貨膨脹影響貨幣在國內使用的價值,而貨幣貶值影響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
簡單地說,當央行通過銀行信貸管道來發行貨幣,減低利率,放寬信貸,物價上升;相反,當要降低通貨膨脹,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物價回穩甚至調整,而失業率很可能提高。
通貨膨脹對個人財富的影響
筆者支持現代經濟學家“不同意”通貨膨脹完全是負面沖擊。實際上,經濟學家中有許多認為公眾對“溫和通貨膨脹”的成見是來自其牽連性的影響,因為群眾只記得在高通貨膨脹時期相關的經濟困難狀況。在發展中的國家,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助于社會“財富凝結與增長”;財富是要通過交易來凝結,資產要經過買賣來增值。
財富的概念是所有具有交換價值、貨幣價值或經濟效用的財產或資源;包括貨幣、不動產、所有權等。在許多國家,財富還包括對基礎服務的享受,如醫療衛生,以及對農作物和家畜的擁有權。財富相當于衡量一個人或團體的物質資產。
全體居民財富的總和,稱為國家或社會的總財富。依其不同作用,可劃分為三個部分:
留作目前消費的部分: 俗稱花錢、買東西等,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指人類通過貨幣購買有形或無形商品或服務,并從中得到個人欲望滿足。當人們擁有支付能力的時候,欲望轉化成對商品的需求,于是產生交易。
固定資產部分: 一般使用年限較長、單位價值較高,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實物形態,包括建筑物、機械儀器、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工具、器具和設備等。用于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一年的具有實物形態的資產。
流動資產部分: 包括現金或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存貨、預付費用等。
筆者認為,隨著利率週期的變化,要保障個人財富穩定的增長,是要跟隨利率的高低來增加或減少持有固定資產,在低利率時期增持固定資產等待升值;在利率高企時減持固定資產,并轉化為收利息的產品或現金存款;等待另一次的低利率週期,重復過程,這樣就可以乘坐通貨膨脹的順風車,達到保持個人財富與資產平穩增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