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佔中”令香港元氣大傷 商旅旺季吹寒風

大公網

text

“佔中”者佔據香港街區路面,影響車輛通行及商鋪生意。圖/大公網

【亞太日報訊】“佔領中環”非法集會爆發將近一年,全港各區大小商戶在“佔領”期間的慘況還讓人歷歷在目,現時再加上週邊經濟尚不明朗等因素的影響,商戶坦言至今仍看不見前路。

香港旅遊發展局資料顯示,截至7月,今年訪港旅客整體僅錄得按年1%的上升,表現遠遜於去年同期超過一成的增幅。值得關注的是,本應是旅遊暑期旺季的7月及8月,整體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分別跌8.4%及6.6%,情況令人憂慮。旅客持續減少,為香港零售業帶來暑假旺季罕見的“寒冬”,據政府統計處數字,今年首七個月合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1.8%。

昔日旺鋪好景不再

身兼花園街販商協會主席的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副主席黃培清稱,花園街過往人來人往的景象不復現,商販普遍反映“生意較政府公佈的零售資料更差”,部分檔舖負責人更曾透露或者要“執笠”。

他說,商販整體生意不景氣,相信是受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近月股市的波動,以及連月自由行旅客減少等,令來自遊客及本地市民的消費均大幅減少。但“後佔領”時期,旺角“鳩嗚團”仍不時出現,令他說起“占中”仍心有餘悸,直言類似“占中”行動對商販生意的影響特別巨大,“不少內地遊客在內地依然都會看到這類新聞,這些事至少已經令他們因為擔心影響到自己安全而不敢再來香港。”

在另一“佔領區”銅鑼灣,商販亦是苦不堪言。本身在渣甸坊售賣衣物、身兼渣甸坊販商協會主席的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副主席劉啟明亦指,現時的生意可以用“慘澹”來形容,每日至傍晚六、七時,渣甸坊已是“死寂一片”。他說,自去年“占中”,人流已經開始明顯減少,至今人流不但沒有回升,反而錄得按年七成的跌幅,生意亦至少減少起碼一半。

劉啟明指,現時想以“減價”救市已沒有作用,“‘減價’前提是有人來買東西,但現在根本是沒有人!”他提到,行家只有用“守”的方法應對現時情況,“大家最近通常都比之前早開兩、三個鐘,夜晚亦會遲收一點,希望可以‘搏下捱下’。”他稱,現時行家最擔心的是再在不同的區分出現所謂的“反水貨”衝擊行動,“即使是發生在上水,都會令旅客擔心而卻步,所以一定會影響到我們。”

本身經營鐘錶集團的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稱,“占中”的發生,令香港對特別是來自內地的旅客吸引力大降,大大減少了他們訪港旅遊消費的意欲,亦令香港的營商環境大不如前,整體非常淡靜。他說,“占中”爆發將近一周年,社會各界都應該反思,想以類似的行動爭取想要的東西是否值得,因該類行動會對社會、經濟等方面造成極大的衝擊,造成的損失亦難以彌補。

港島運輸業幾近癱瘓

“佔領中環”示威人士沖出馬路,沿途交通癱瘓,不但阻礙市民出行,三間巴士公司近百條巴士線受影響,整個港島運輸業幾乎癱瘓。惟行動結束將近一年,後遺症仍未消逝。有的士業人士稱,“占中”後重創香港元氣,衍生出更多社會不和諧景象,甚至騷擾旅客,令生意至今未恢復正常。

“佔領”79日,拖累香港整體運輸業,打破以千計職業司機飯碗。香港的士商會主席黃保強形容“占中”,如瘟疫般令人厭惡。他稱,當時的士司機基本每一更的收入減少200元,一個月收入“萬幾”基本已損失四、五千元的生意。好多乘客都因趕時間乘搭的士,惟當時路面堵塞,根本無法在最短時間到達目的地,導致乘客與司機增加摩擦,影響司機形象。

香港計程車會主席黎海平稱,路面堵塞,市民都轉乘地鐵,客量大跌,部分士司機更因此停工。“占中”後,又陸續出現對旅客不禮貌事件,導致自由行旅客大減,“而家生意比以前都少10%以上”。

公共巴士同業聯會主席黃良柏亦稱,當時銅鑼灣、灣仔出發,開往深圳灣口岸的跨境巴士幾乎完全停頓,開往皇崗口岸的跨境巴士也損失30%的收入,而且過去一年,超過一半旅遊團巴士訂單取消。

此外,港鐵南港島線工程受“占中”影響進度,承建商計畫向港鐵提出索償,增加工程支出。

10月17日,警察在旺角重開道路,民眾歡迎。新華社發

中小企業損失慘重

為期兩個多月的“佔領中環”行動,為香港各行各業帶來一段段慘痛的回憶。市區多條道路被堵塞,導致長期嚴重塞車,不少駕駛人士或需耗費多一兩倍時間才可到達目的地。有中小企聯盟的調查顯示,“佔領”行動令中小企生意重挫幅度高達五成,亦有餐飲業界商會的統計顯示,“佔領”期間全港餐飲生意損失達30億元,影響行業從業員的生計。

“佔領”行動期間,靠路“搵食”的交通業界無疑是首當其衝,數以萬計的打工仔亦被逼不斷轉車,用於交通的時間延長大半。以電車為例,“佔領區”之一的銅鑼灣,怡和街受封路影響,連接港島東及西的電車路線一直中斷,電車公司流失約400萬人次乘客,有電車司機曾透露,“占中”一個月已令他損失3000元收入,忍不住含淚高喊“仔仔的食飯錢無?”。

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中小企受到的衝擊亦非常明顯。香港中小型企業大聯盟在“佔領”期間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受訪會員商戶明確表示不支持“佔領”行動,八成半指“佔領”行動對市民消費意欲有影響,甚至影響極大,11%商戶表示生意額大減五成以上。大聯盟副主席羅志光透露,曾聽聞有位於銅鑼灣的茶餐廳、旺角的飯店和髮型屋因此倒閉,合共裁員約50人。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在“佔領”行動期間亦有對會員生意做過統計。會長黃家和曾透露,在首日“佔領”行動當中,有餐飲店舖生意即日已大跌八成,情況並持續多日,多間餐飲店舖每月損失40%生意額,更有位於銅鑼灣的中式酒樓及旺角的麵線店在此期間結業,相信在“佔領”行動期間,業界每日損失約5000萬元,累計10月及11月損失合共30億元,嚴重影響從業員生計。

香港社會爭拗不斷 競爭力下跌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於6月23日發表最新中國省區直轄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廣東、江蘇及山東排名頭三位,香港只排名第12位,較去年下跌六名。

報告指出,香港社會爭拗不斷,自前年開始首次失去榜首位置,如香港不能扭轉劣勢,估計明年將被更多城市超越。同時,香港仍然“老大自居,反應遲緩”,新生代對國情缺瞭解,部分人更曲解“一國兩制”,煽動民眾示威遊行,對內地人存歧視、不包容態度,令香港錯失很多依靠內地發展的良機,“未能成為引領珠三角經濟的火車頭”。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會長桂強芳當時指出,香港近年社會紛爭不斷,尤其是政治環境受到掣肘,令香港重大施政舉步維艱,嚴重阻礙香港經濟健康發展。他續稱,去年非法“占中”和政改被否決等政治問題,可看出香港內耗仍將不斷,故發展堪憂。

此外,國際機構《經濟學人》智庫于去年五月曾公佈“2014年至2018年全球最佳營商環境排名”,香港排列第三名。惟“佔領”行動爆發後,該機構于同年11月公佈“全球最佳營商環境報告”中,香港排名下跌一位,至第四位。該機構回應稱,香港的簡單稅制、低稅率和開放的貿易政策仍是全球獨有的,惟政治爭拗不斷,將會繼續影響香港在政治穩定方面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