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致福送诊义诊活动现场。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供图 摄
中新网重庆7月1日电 题:致酉合作三十年:健康扶贫力阻“病根”变“穷根”
中新网记者 刘相琳
在刚结束的端午节小长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酉阳医院门诊部前人头攒动,前往酉阳开展“致福送诊”活动的医疗专家与该院结对帮扶医生同台接诊,通过现代医疗手段为患者进行科学诊断、对症下药。
图为致公党地方组织、海外洪门与当地政府合作捐资建设的铜鼓镇致公卫生院。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供图 摄
致福送诊:“三甲”服务送到家门口
“致福送诊”是“致酉合作”健康扶贫重要项目之一。三十年来,致公党中央及重庆、天津、广东、山东、河南等省市致公党组织,先后组织上千名专家、教授和医务人员赴酉阳开展“致福送诊”活动。通过坐诊、教学查房、临床带教、手术示教、专题讲座等,加大对酉阳当地医院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提升当地医生医技水平,使民众在当地就能得到有效治疗,从医卫帮扶着手推进酉阳精准扶贫。
此次到酉阳开展“致福送诊”活动的7名医疗专家分别来自重医大附二院、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均为致公党员。除了为期三天的义诊外,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德凯将开展一台儿科示范手术,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陈于还将在酉阳县疾控中心举办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讲座。
“头痛不痛?”“之前检查过血脂、血糖吗?”……义诊现场,皮肤科、小儿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的专家们对前来咨询的居民耐心解答、用心诊疗,让民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
“我们每次去主城,坐车要几个小时,车费、住宿费就是一大笔开销,这次义诊只花了2块钱的公交车费。”带着12岁的女儿看病的冉女士告诉记者。
致公党渝中区委委员、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高建说,这是他第三次到酉阳义诊,酉阳一年比一年发展好,民众对健康的重视逐渐增强,缺医少药的情况也得到很大改善。作为一名医生和致公党党员,他觉得义诊很有意义,有机会还会再到酉阳义诊。
图为在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设备与技术支持下,酉阳县李溪中心卫生院引进西门子CT设备。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供图 摄
健康扶贫:海外侨胞在行动
2019年的11月,酉阳县铜鼓镇卫生院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来自菲律宾、加拿大、大溪地等国的22名海外洪门负责人。
铜鼓镇卫生院是致公党中央按照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与致公党地方组织、海外洪门、各级政府合作捐资建设的。铜鼓镇卫生院致公楼于2013年动工建设,2018年3月建成投用。
致公楼共有3层,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诊断、检验、住院、中医针灸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现有60张病床。为铭记致公党心系酉阳民族地区之善举、海外洪门昆仲血浓于水的亲情,酉阳县政府特将铜鼓镇卫生院更名为铜鼓镇致公卫生院,将门诊楼冠名为铜鼓镇致公卫生院致公门诊楼,并刻碑铭记。
该医院医生杨忠告诉记者,致公楼投用前,卫生院总占地面积不到300平方米,全院一共才12张病床,办公区域狭窄,住院区拥挤。现在,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基本解决辖区和周边群众看病不方便问题,明显减轻了群众就诊经济负担。
铜鼓镇卫生院是致公党致力于推动酉阳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致酉合作”历程中,致公党人从硬件设施、技术指导、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遗余力推动酉阳卫生事业发展。30年来,致公党积极发挥侨海优势,组织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到帮扶酉阳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和帮助,共捐建乡镇卫生院5个、卫生室1个,以及价值上千万元的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
远程诊疗:基层群众“少跑腿”医卫信息“多跑路”
“这是立体图像,这是你腰椎突出的部分。”6月28日上午,酉阳县李溪中心卫生院CT室医生指着CT工作系统上旋转的三维图像,对前来复查的患者说。
这是李溪中心卫生院首次引进高端医疗西门子CT设备,同时也是酉阳县乡镇卫生院上线的首台CT,标志着酉阳县乡镇卫生院影像医疗诊断设备提高到更新更高层次,在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又迈出了一步。这一远程诊断系统的建立,离不开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设备与技术支持。
远程诊断系统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远程影像专家团队,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李溪中心卫生院CT”加“重庆附一院诊断报告”。老百姓的就医体验获得明显改善,乡镇医疗也迈向了新高度。
这不是“致酉合作”中第一次出现“远程诊疗”身影。此前,致福慈善基金会联合心医国际,向酉阳县人民医院和麻旺镇致公卫生院捐赠了两套远程医疗会诊平台设备。该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整合了北京多家知名大医院的合作医疗资源,通过远程设备使北京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网络远程会诊,让患者在基层卫生院就诊即可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远程诊断服务。
远程诊疗新技术,改善了偏远地区医疗稀缺及分布不均问题,帮助酉阳提高了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管理质量,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能力,为当地患者节省就医路途费用,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低成本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