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多举措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如何加强失业人员生活保障?怎样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权威回应来了——
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岗就业工作情况。
会上透露:
目前全国企业复工复产取得积极进展,涉及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复工复产成效比较明显,口罩产能利用率达110%。
人社部建立了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重点企业复工达产。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社部将开展五个一措施保就业,组织一系列网络招聘,增加线上可办理事项,引导单位推迟体检和录取。
粤苏沪规模以上工企复工率过半
针对全国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杜民表示,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从企业看,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更快。
从行业上看,涉及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复工复产成效比较明显,比如口罩最近几天产能一直在100%以上,今天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10%。37家重点监测的粮油加工企业已经复工36家。有色金属企业重点企业复工达到80%,炼油行业复工超过60%。
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
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表示,为帮助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解决缺工问题,人社部门切实履责,系统联动,全力推进,建立了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重点企业复工达产。近期以来,共帮助2600家企业解决缺工10.3万人。
为帮助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成立了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调小组,帮助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一是畅通信息渠道,促进有序返岗;二是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有组织返岗;三是注重防疫保障,促进安全返岗。总之将加强指导,统筹协调,抓好点对点服务,为有序复工复产提供劳动用工保障。
扩大中小微企业政策受益面
这次疫情对企业,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影响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稳岗压力加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表示,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新出台了两项举措,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倾斜支持。
一是扩大中小微企业政策受益范围,降低政策门槛,放宽申领条件,中小微企业凡是裁员率低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即5.5%,裁员率不高于20%的都可以稳岗返还,即企业上年度所缴事业费的50%。
二是加大对重点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允许湖北等疫情严重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受益企业的范围,同时还允许根据当地失业保险基金的节余对保障医疗物资,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等物资保障供应企业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可以按照六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或者三个月的社会保险费予以返还。
桂桢说,为加速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减少经办接触,降低感染风险,我部在人社部官网、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布了部分城市网上经办平台,实行不见面审批。目前,有261个地市已组织企业申报,已向11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34亿元。接下来,我们还将再公布一批地市的网上经办平台,指导各地加大工作力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让企业尽快得到政策支持,渡过难关。
失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受疫情影响,部分劳动者失业风险加大,需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尤为重要。
对此,桂桢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在加强失业人员生活保障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
一是延长保障期限。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领金期限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强化对大龄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
二是扩大保障范围。允许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对符合领金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其他参保缴费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具体期限由各省确定,确保参保缴费的失业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都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三是优化领金方式,畅通领金渠道。近日,在人社部官网、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失业保险金网上申领平台;对尚不能实现网上经办的地市,要公布办公电话或邮寄地址,尽可能实现不见面服务,既确保失业保险待遇应发尽发,又有效避免因经办接触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
桂桢表示,目前,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支撑能力较强,能够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87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介绍,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比去年同期相比高了40万,就业任务非常重。
针对校园招聘,将开展五个一措施:
一是开展问卷调查;
二是组织一系列网络招聘活动;
三是推送一批在线指导课程,提供职业指导;
四是增加线上可办理事项,引导单位推迟体检和录取;
五开展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的推介活动。
同时,将重点关注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施必要的就业促进举措,加大线上岗位投放力度,拓展毕业生择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