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执念于“树敌求关注”只会把道越走越窄

亚太日报

text

最近,作为冷战遗产的北约组织整起了“恶意求亮”的活儿。11月30日北约发布了题为《北约2030》的政策报告,在继续将俄罗斯定位为未来10年该组织主要对手同时,不断强调中国“很可能成为欧洲和美国共同面对的新安全威胁”,鼓吹北约应“应对中国在大西洋、北极等地区潜在军力扩张挑战”,以及“对其他国家搞”胁迫外交”的行为”。12月2日,北约更是举行外长会,并邀请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瑞典和芬兰外长参加,中国崛起亦是核心议题。

虽然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贝格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并非北约的敌手”,但实际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斯图尔滕贝格苦心拉拢十位“独立专家”的作者群,以及德国前防长德迈齐埃、法国前外长休伯特·韦德琳以及意大利前外长玛塔·达苏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即是让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报告更具权威性。事实上,这一系列操作都在指向一个目标,即北约正在自身严重承压背景下试图以“新对手”实现“再出发”。

作为初衷是威慑苏联的西方军事集团,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就一直寻求如何“基业长青”。然而近年来北约不仅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反而处于江河日下的发展态势。不仅该组织因美欧之间军费占比争端而分歧加剧,土耳其这一非西方国家亦和俄罗斯互动暧昧,甚至土耳其和希腊两个同阵营国家甚至因东地中海问题走在同室操戈的边缘。而去年年底法国总统马克龙抛出的北约“脑死亡论”更是给该组织造成信心上的剧烈冲击。归根到底,北约所谓迷失是苏东集团解体后进入“无敌的寂寞”,而在国际战略形势和欧洲安全格局剧变之下亦不知该如何作为。

而斯图尔滕贝格作为机构掌门人,出于提振北约自身活跃度的考虑,试图寻找假想敌以图产生“鲶鱼效应”,刺激各成员国一致对外和内部团结。中国背锅中枪亦不足为奇。捷克智库“中东欧中国观察家组织”创始人伊万娜·卡拉斯科娃表示,美国过去几年一直在推动中国成为北约议程中更重要的议题。同时随着拜登即将入主白宫,欧洲战略界的大西洋派对于美欧在各领域加强全面合作给予了厚望,也对北约在夯实美欧安全和战略纽带的机制性功能更加看重,进一步鼓动北约制定更具进攻性和冒险性的战略规划。

从《北约2030》报告来看,其更像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在盟国网络层面的延伸。从经贸到网络,从军事现代化到价值观,从南海到非洲,字里行间透露出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看待中国,鼓动开展对异教徒战争般的强硬对抗。报告甚至呼吁盟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应对中国挑战”,还不忘反复强调成员国之间应构成一致立场,以及建立“对华政策咨询中心”以及“民主韧性中心”等冷战色彩极强的政策机构。这些使得这一组织在服务美国对华战略的功能性作用更趋突出。同时,斯图尔滕贝格甚至迫不及待地向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发去2021年访问北约总部的邀请,可见北约向美国贴靠之近。

作为立足欧洲安全保障的防卫性组织,其将触角伸向亚太,剑指与其毫无直接地缘冲突的中国,不仅暴露穷兵黩武的本性,同时也显示了该组织“病急乱投医”。事实上,正如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所言,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中国有所谓“安全威胁”本身就是伪命题,炒作“胁迫外交”和“价值观分歧”的用心值得怀疑,北约应树立正确的中国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传统安全挑战叠加,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更应该肩负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而北约如果不能聚焦于保障欧洲安全的深层次问题,而是在冷战思维和恶意求关注的指引下走上对抗中国的道路,那么很可能成为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在死胡同里迷失于妄想之中。在北约内部存在相当部分国家看中对华合作长远利益之时,北约整体胁迫成员国组成反华战车,甚至利用共同防卫“第五条款”将印太地区的对抗风险加剧,都将让各国民众深感北约带来的负资产,使得其长远发展之路越走越狭隘。

事实上,当今欧洲乃至整个欧亚地区仍面临诸多非传统安全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威胁到欧洲自身的稳定,同时也并非西方国家能够独立解决,亟待与其他各方开展基于互信和互利的有效合作。同时,如果北约的初衷是“防御和安全”,那么其完全有机会转向区域安全协调,发挥构建互信与沟通的作用。正如华春莹发言人表示,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北约开展对话与合作。而自己生病让别国吃药,不仅治不了病,反而会把道越走越窄。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