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駐平壤分社辦公室旁邊有一家朝鮮冷面館,甭管春夏秋冬,一到中午,總是門庭若市。
一天,記者也想進去看看,到門口被攔住,“有票嗎?”
在朝鮮,許多價格極其低廉的餐廳都不是想進就能進,而需要憑票入場。因爲這些餐館作爲朝鮮黨和國家福利,只提供給本地人,外國人要想體驗一番,往往難如上青天。前兩天,記者就“偶然地”進去了一家。
憑票入場
2014年11月25日的朝鮮內閣機關報《民主朝鮮》刊登了一篇名爲“香滿樓大衆食堂”的文章,裏面說在當年“光明星節”(2月16日,這是朝鮮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舉辦的全國料理技術競賽中,“香滿樓”一舉奪魁。
從外表看,這家店的深褐色圓形建築風格讓人有一種古代酒樓的即視感,招牌上用朝文和中文分別寫著“香滿樓大衆食堂”、“香滿樓酒家”幾個醒目大字。
在今天的朝鮮,除了一些古迹和領導人特批的地點外,幾乎很少看到建築物上有中文標示,光是看到這幾個字,記者的熱淚就差點伴隨思鄉之情一起湧出來。
資料圖:“香滿樓”夜景
飯店入口處有大批朝鮮群衆正排隊進入,可能是因爲周六的緣故,食客特別多。記者隨著朝鮮民衆正准備進去,忽然被門口服務員攔下,“請出示介紹票”。
介紹票?這下可把記者難到了。記者定了定神,問服務員,哪裏能買票?她手向左一指,“那邊就有”。
記者順著環形走廊,走到盡頭,看到一個房間,正面露出一個低矮的小窗口,裏面坐著一位服務員。記者蹲下身子,努力探著頭,和裏面對話:
新華國際客戶端:請問,這兒賣介紹票嗎?
服務員:介紹票不賣,而是領取制,今天限量票已全部發給平壤市民、軍隊士兵了,明天早上再來領吧。
無奈的記者正准備打道回府時,走過來一位領導模樣的女同志,記者趕緊抓住機會,誠摯地向她表明來意,終于從她手裏得到一張限額爲5人的“介紹票”(這裏的介紹票都是團體票,最小單位是5人)。
記者仔細看了看這張來之不易的“飯票”:上面印著兩個藍色圓形小戳,中間寫著“點心”,時間爲“主體103年11月29日中午12時”(注:主體曆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1997年起使用的曆法,年號爲主體,追尊主體思想創立人金日成的出生年1912年爲元年)。
隨後,記者舉著票,理直氣壯地向餐廳走去。看門的服務員看到記者出示介紹票時,明顯有些驚訝,好像在說:你們怎麽弄到的?
3元一餐
按照服務員的指示,記者一行到前台,憑“票”交錢,一共17250朝幣(約合15元人民幣),平均每人3元。當時記者心裏一陣偷樂,以爲是國內的自助餐,買了票進去隨便吃,等真正進了餐廳才發現如意算盤打得太早。
就在記者徑直走進一樓大廳,准備落座時,飯店內部人士經過商議,把記者在內的“老外”們帶到了二樓的大包間單獨用餐。
包間內共有3、4張桌子,大概可容納20人左右。包間內的櫃子上,擺著一台電視和一套音響。但服務員並沒有爲記者打開。
一位懂中文的年輕女服務員進來爲記者服務。她說,記者的“介紹票”含一份套餐,包括兩個冷盤(一塊雞腿肉、一碟涼拌鱿魚)、100克撈面、一籠粵式點心(這麽豐盛!真是出乎意料),如果要點其他炒菜和主食還需另按美元付費。
記者不解,剛剛在一樓大廳明明看到有朝鮮當地人在吃炸醬面。服務員解釋說,客人可以憑票選擇到不同大廳吃飯,而不同廳供應的套餐不同:分別專供點心、炸醬面、蔬菜包等,而記者好不容易弄到的“介紹票”其實是就是“點心餐票”。
由于記者的介紹票包含5人套餐,雖然記者一行只有4人,但服務員還是按照5人份上菜。幾位服務員輪流上菜,不一會兒,桌子就擺滿了。
點心組合很精致,包括一個裏面夾著花生醬的流沙包、一個麻團、三個面粉做的圓形的小點心。
可能是記者當時已饑腸辘辘,或是很久沒有嘗到家鄉的味道,覺得那點心有些“金鼎軒”的感覺。
至于所謂的港式“撈面”裏面,放了豬肉塊、凍豆腐、胡蘿蔔和薄薄的雞蛋片,咬一口是濃濃的黑胡椒味,正宗與否就不說了。
畢竟在中餐館,爲了體驗一把久違的中餐,記者點了幾道家常菜:香菜羊肉、炒時蔬、烤扇貝、紅燒魚丸。盡管4個人怎麽努力吃,終究還是沒有吃掉這5人份套餐。最後,兩三個服務員上來,爲我們打包。
至于口感,一方面因人而異,另一方面要求也不能太高,各位說呢?
朝鮮兩代領導人親臨的中餐館
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到,這裏掌勺的廚師雖然是朝鮮人,但很多都在中國短期學習過,並且曾在全國料理大賽中獲得過不俗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金正日和金正恩兩代領導人都曾親自來“香滿樓”視察,金正日更是在1989年和2010年來過兩次。服務員自豪地說,“領導人來指導工作時還在頂層的宴會廳品嘗了這裏的中式料理,均表示十分滿意。”
對于朝鮮百姓來說,雖然香滿樓的味道或許不及雇有中國廚師的中餐廳那麽地道,但吃慣了朝鮮料理,周末來換換口味也還是不錯的。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上台以來,朝鮮各地湧現了不少特色餐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朝鮮百姓以及記者這樣長期駐朝的“歪果仁”。
(轉自新華國際客戶端,記者陸睿,編輯朱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