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強,我的斯里蘭卡15年

亚太日报

text

中港斯里蘭卡區域公司總經理張曉強接受亞太日報記者採訪。

【亞太日報駐科倫坡記者楊梅菊】記者大概都比較喜歡張曉強這樣的採訪物件:說話有條理、有邏輯,被打斷後繞個大彎還能一字不差地找回來。關鍵是,還特真誠——你能感受到,借這次採訪,他也在回顧、總結和梳理,一個當年在船艙裡挑燈學英文的人,現在依然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如今,提起中國港灣,幾乎無人不知張曉強,在斯里蘭卡,如果說中港是中國企業的一面旗幟,那麼張曉強就是海外中國領軍企業的一顆明星。

“回頭看一看,15年來,中港在斯里蘭卡的成功,確實有些出人意料。因為剛開始,誰都沒料到中港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畢竟1998年剛進來的時候,就是從一個小漁港項目開始。”張曉強說。

1998年,漁港碼頭項目標誌著中港正式進入斯里蘭卡市場;2000年,支線碼頭項目讓中港斯里蘭卡辦事處站穩腳跟;2003年,進入斯公路領域(包括南部高速)開啟了中港斯里蘭卡辦事處發展的新篇章;2007年,進入框架項目(包括漢班托塔港口、機場、板球場)預示著中港斯里蘭卡辦事處的快速發展;2011年,斯里蘭卡區域公司成立,為回應中港公司總部提出的轉型升級,開始了對港口城專案的跟蹤;2014年9月17日,來訪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斯里蘭卡總統拉賈派克薩共同啟動港口城項目,預示著中港海外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中港承建的科倫坡港防波堤。

“中港在斯里蘭卡發展脫變的歷程,實際上也是中國建築工程企業在海外發展的一個縮影”張曉強說。中港人提出,與國力共成長。而張曉強在斯里蘭卡的15年,則伴隨著企業不斷跳躍升級而成長,伴隨著企業不斷走向發展壯大而出色。張曉強是中港在這裡成長起來一個出色企業團隊中的一個標杆性人物,同時也是這些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迅速成長起來的眾多出色的國有企業高管的一個典型。

初到蘭卡

2000年,23歲的張曉強第一次坐上飛機,第一次出國,目的地是斯里蘭卡。那時他剛大學畢業兩年,待崗過兩個月,對於出國,所有的想法只是“也沒什麼好選擇的,只要找個工地讓我去,那也好過待崗,至少收入不只400塊。”

他到現在還記得抵達科倫坡的第一個晚上,夜裡下飛機上擺渡車,先看見拿槍的士兵,心裡就咯噔一下。過境時聽不懂移民官的話,“他還摸眉毛,我不知道什麼意思,就揮揮手讓我過去了。後來同事說那是跟我要萬金油。”

一路從機場出來,隔一段就看見一個碉堡。晚上黑洞洞的,看不出哪裡是城市,哪裡是郊區。一路拉到住的地方,第二天就去上班。

“那時大家想法很簡單,來了就工作吧。工期是一年半嘛,幹完就回國。”張曉強沒想到,從這天開始,他在斯里蘭卡一待就是15年。

臨危受命

用張曉強的話說,當時出國就兩個目的,一是比國內賺錢多,二是想把英語學好。“第一個項目是科倫坡港口的支線碼頭,宿舍不夠住,就住在船艙裡,外國原著基本都是那個時候抱著讀的。”雖然就是個技術員,但也要帶五六十個工人做現場,“施工的地方恰好是排污口,水位低的時候,屎尿污水都出來了,我們還得光著腳幹活。”但即便是這樣,張曉強也覺得沒什麼,“那時候年輕嘛,多吃點苦正常。”

到了第二個專案,張曉強開始一個人管5條船,第三個專案則開始在公路項目上做分段經理,“這是真正在開放的環境裡和老百姓、社區、政府、業主等各個方面打交道,有了工程項目管理的基礎。”

但真正讓張曉強刻骨銘心的,還是2005年底被緊急派往卡塔爾機場海岸防護項目。被臨危受命時,該專案進度已嚴重滯後,總公司甚至已經做好了被罰款的準備。到卡塔爾的第一個星期,張曉強沒出辦公室,埋頭做計畫。然後就開始了集現場經理、司機、計畫工程師的生活,兩個月後專案按期完成節點。交工第二天,張曉強就回到斯里蘭卡被任命為A2公路專案經理。

2006年,張曉強再度被調回卡塔爾任機場專案經理,這次除了趕工期,還必須負責專案的成本和預算控制。“在卡塔爾待了6個月,去了就更換了一批次工作人員,也為此受到過威脅,那種壓力,基本每天睡到三四點鐘就醒了。”交工後,張曉強回到斯里蘭卡南部高速項目。結合此前在中東的經驗及團隊成員的合作,通過變更合同款項,使該項目合同金額罕見地從9700多萬美元追加到1.97億美元。

中港承建的科倫坡環城高速A4互通式立交橋。

2011年,南部高速結束後,張曉強回到科倫坡擔任區域公司副總經理,開始職業上的新轉變。也正是在這一年,中港總部提出針對斯里蘭卡“小國家,大市場”的經營理念,要求把市場經營向上游延伸,科倫坡港城項目開始跟蹤。三年後,中斯兩國領導人親臨科倫坡港口城專案啟動儀式,該專案不僅僅意味著科倫坡版圖規劃的重新佈局,更意味著在斯中資企業經營方向上的升級和轉變。

無怨無悔

採訪中,張曉強笑言自己過去的15年的狀態是一個專案接一個項目,一點時間都沒有浪費。回頭想想,大學畢業後在深圳鹽田港的兩年空白,則近於“磨劍”。

1998年大學畢業,新入職談意向,聽說施工單位比較鍛煉人,張曉強二話沒說選了鹽田港項目。“基本就是對人生充滿憧憬,想要大幹一場的感覺。”

張曉強記得,他是8月份到公司報導,問行李放哪兒,人力資源部說過兩天拿到工地就行。到了工地一看,就是個公棚,屋頂是石棉瓦的,8個人一間。但因為人多,還住不了這個大營地,只能和分包隊同住,一個大客廳裡,擺了20張床,給了個下鋪。“沒有防盜門,就是幾根鋼筋鐵條焊的鏤空門,晚上也不鎖,誰出去咣當關一下。第一個月工資就被偷了。”那時候張曉強天天晚上跑到陽臺抽煙,盤算是不是要回去。但一個月後,就接受了現實。

張曉強頭半年沒上過工地,天天準備施工資料,一式四份,相當於一台“人肉影印機”。“沒機會參與現場施工,覺得自己廢掉了。”但後來才發現,也正是那段時間,讓他迅速完成了從大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兩年後,他的人生從斯里蘭卡開始了快進,再也沒有出現像那兩年一樣的“留白”。

談到斯里蘭卡的15年,談到人生最寶貴的15年全耗在了斯里蘭卡,張曉強說,15年的打拼確實不易,但卻是一個人成長的難得經歷,中港是一個很好的平臺,這裡你的才華可以得到全面施展,你的價值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因此,15年,無怨無悔。

中港承建的南部漢班托塔港一期港口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