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利器,战胜大灾大疫

新京报网

text

3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文章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科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如短时间内确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以及临床一线的救治等多个环节背后都有科技创新的大功劳。而不管是眼下的疫情防控,还是着眼于未来的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预防、应对,都要求我们要继续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

当前,疫情防控的积极向好势头继续拓展。但是,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并加速推进疫苗研发,对于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依然殊为关键,也最为社会所关切。

截至3月15日,国内现有确诊病例仍超过1万例,其中重症患者超过3000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压力依旧不可低估。可以说,“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疫情防控原则,至今依然需要不打折扣地坚持和落实。而要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关键就在于,药物研发与临床救治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步伐要继续加快。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出现全球扩散的危急形势下,中国的相关努力,也将为世界防疫提供更多经验和技术助力。

疫苗虽然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但是它对于既有的疫情防控向好局面能否彻底巩固,乃至避免类似的疫情再度发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同时,也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而这些,都依赖科技创新的持续攻关与相关科研制度的完善。

着眼于未来,提升对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也同样需要向科技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

这也就是说,科技战疫不只是为了应对一时一地的疫情防控需要,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它在根本上是提升国家总体安全的内在要求,必须持之以恒地强化科技攻关和相关科研体系建设。

还需看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并不仅仅限于技术创新层面,还包括社会整体科学素养的强化。如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是防疫、抗疫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这方面建立更多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行动,才是更科学的防疫之道。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疫情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危害性以及有效救治等等方面,都需要人类不断探索。而“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唯有尊重科学规律、善用科学技术、坚持科学方法,才能真正将疫情风险对人类的威胁和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