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聊天机器人中国问世 英媒:人机互动迈出重要一步

亚太日报

text

英媒称,一台“情绪化聊天机器”已经被科学家开发出来,从而表明人机互动顺畅无阻并超越纯粹功能性的时代即将到来。

据英国《卫报》网站5月5日报道,由一支中国团队开发出的这一聊天机器人,被认为是朝着开发高级情感化机器人的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台缩写为ECM的聊天机器人能够作出符合事实的回答,同时在交谈中注入快乐、伤感或厌烦等情绪。

并未参与该机器人研发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比约恩·舒勒教授表示,这项工作是迈向开发可以理解交谈中暗藏的情绪,并以某种类似共情的能力作出回应的个人助理装置的“重要一步”。他说:“这迟早会成为在日常经验中将会遇到的下一代智能。”

研究论文称,在试用过这台机器的人中,有61%的人更喜欢机器带有情感,而非态度中立。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论文联合作者黄民烈说:“我们距离可以完全理解用户情绪的机器还很遥远。这只是针对这一课题的第一个尝试。”

黄民烈与同事从编写“情绪归类”算法入手,该算法学会了如何辨别从中国社交媒体微博网站上抓取的2.3万条发帖的情绪。这些发帖稍早已由人工分成了伤感、快乐等几种情绪类别。

之后,这一算法被用来根据情绪化内容对数以百万的社交媒体互动进行标记。这一巨大的数据集充当了该聊天机器人的训练平台,从而让它学会如何回答问题及表达情绪。由此程序可以依据用户的喜好切换为5种可能的模式——快乐、伤感、愤怒、厌烦、好感。在一个例子中,用户键入信息:“最糟糕的一天。我因为堵车迟到了。”在中立模式中,聊天机器人回应道“你迟到了”。而另外的回应分别是:“有时生活是不易的”(厌烦模式)、“我会一直支持你”(好感模式)、“保持微笑!情况会好起来的”(快乐模式——或者也有人称之为贫嘴模式)。

研究团队预计,未来该软件还可以学会在特定时候表达适当的情绪。黄民烈说,主要会是移情功能,而挑战在于避免聊天机器人强化如狂怒等负面情绪。

报道称,直到最近,聊天机器人被广泛看作处理机器智能尝试的助兴表演。一台名叫尤金·古斯特曼的聊天机器人曾成功地让一些评委相信自己是在和人类谈话——不过它假装的是一名不太会英语的13岁乌克兰男孩。微软公司灾难性的聊天机器人Tay原本应该从推特网上的互动中学会聊天,但却因为被放到互联网上不到24小时就变成了支持种族灭绝的纳粹分子而遭到终结。

这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受机器学习策略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正在开始取得重要进展。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的计算机科学家桑德拉·韦克特说,未来的算法很可能实现个性化。她说:“我们中的某些人更喜欢爱之深责之切的励志谈话,另一些人则更喜欢有个可以怒吼的对象。由于情感的复杂性,人类常常纠结于如何作出得体的回应,因此建立可以准确破译我们‘情绪密码’的技术将是十分了不起的。”

报道称,随着今天生硬的计算机互动被某种接近于友善闲聊的东西替代,新的风险可能产生。一种担忧是,可能会出现专门用来诱使用户分享敏感个人数据的技术。韦克特说:“可能的情况是,儿童与他们的‘人造朋友’分享认识,然后这些数据可能被保存下来。倘若我们发现人们在愤怒、悲伤或无聊的时候更容易购买较多的商品,会怎么样呢?察觉这些情绪并成功地加以操纵的能力或许是企业十分感兴趣的。”

还存在用户对计算机产生情感依赖、甚至产生爱情的可能性。舒勒说:“尽管如此,也存在带来好处的巨大潜力,例如已经有软件能够教患孤独症的孩子表达情感和进行社交互动。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平衡益处与风险,确保对计算机最好的利用。”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