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退伍军人继承抗联遗志:带领村民打响脱贫战

中国新闻网

text

驻村四年来刘艳峰会使用各类农机具。刘艳峰供图

中新网吉林7月16日电 (石洪宇)当兵10年,起床号已让刘艳峰形成了生物钟。每天6点整,他将被子叠成“豆腐块”,穿好迷彩短袖,伴着还未散去的露水开始了新一天的晨跑。

刘艳峰在灵芝大棚中 石洪宇 摄

刘艳峰晨跑的路线会经过村里的扶贫项目所在地,还能看到远方一处巍峨的山峰,上面有三块石碑记录着东北抗联曾在那里战斗过。

40岁的刘艳峰1999年在吉林省入伍,对杨靖宇等抗联英雄的事迹如数家珍。退伍后他来到吉林市国资委工作,2016年被下派到桦甸市公吉乡九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对他来说,这份工作如同“接过抗联战士的枪”,“脱贫也是一场战斗”。

刘艳峰帮贫困户干农活。刘艳峰供图

九星村处于大山深处,群山环绕,是远近闻名的省级重点贫困村,54户村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部队教会了刘艳峰许多技能和习惯,比如“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他深入村里挨家挨户走访,确认贫困户大多因病、因残致贫,村子缺少土地也缺少劳动力;没有特色产业项目让村集体经济陷入困顿。不过,刘艳峰也看到了村民朴实的一面,“日出而作,都很勤劳”。

刘艳峰准备送货。刘艳峰供图

“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刘艳峰说,村民曾指出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合灵芝和木耳项目,山上的土质适合果树生长。他和村班子经过调查和研究,确认这些项目适合本村发展。

随后,刘艳峰向上级争取了专项扶贫资金,相关项目陆续落地,他还协调到当地供电部门为项目减免工时费。

刘艳峰正在对村子进行消杀。刘艳峰供图

让村民袁运生印象深刻的是,刘艳峰的执行力相当强悍。本应3个月的工期被压缩到1个月,刘书记什么都会,好像当过工兵。下雨时,他穿着胶鞋陷在泥土里继续土建工作,累了才和村班子成员轮流休息。

他还像在连队里一样,用道理鼓舞大家,“工期短项目能早投产,成本也会直线下降。”为此,木耳产业投产时,还多抢回一季春耳。

在山坡上拾掇果园时,刘艳峰也找到了“战机”。苹果园初具规模,刘艳峰发现村民需要用筐运送果实,“不安全,磕碰也影响果实质量。”于是,他和村班子在山上建设了一个铁轨,让苹果“乘车”下山。

当看似琐碎的工作全部完成,村民才隐约察觉到刘艳峰心中有成体系的“作战计划”:生产自救脱贫一批、产业转化一批、庭院养殖发展一批、申办低保保障一批。“刘书记做事总是心里有数。”

这些年来,这位已经退伍的子弟兵依然站在保卫人民的“队列里”。村里一名12岁的女孩药物过敏有生命危险,刘艳峰开车火速送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最终挽回了生命。一次深夜,村民郭丽家属找到村部,说郭丽马上要阑尾炎穿孔,家中没有手术费用,刘艳峰从自己的腰包拿出2000元,驾车将其送到医院。

当地老百姓都说,人民的子弟兵“靠得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