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去年6月德國G7峰會上的西方領導人“合影”在社交媒體熱傳。
照片上從左到右依次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和義大利總理倫齊。(資料圖片)
照片中,西方五大國領導人中,奧巴馬、奧朗德、卡梅倫、倫齊都似乎在揮手“再見”,而默克爾是唯一沒有揮手告別的首腦。聯繫當下,這似乎成了某種“預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這張照片“捕捉到了2016年的‘政治海嘯’”;英國《獨立報》則稱,這張照片“充分體現了今年的歐美政治騷動”。
當下,一場民粹主義旋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了歐洲大陸,歐洲各國領導人正經歷著二戰後史無前例的大換血:英國成功脫歐使卡梅倫下臺,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使倫齊宣佈辭職,龍頭之一的法國也無法置身事外,現任總統奧朗德放棄連任,試圖犧牲小我以團結左翼,防止極右翼贏得明年五月的總統大選。
於是,整個歐洲的目光聚焦在德國,因為德國還有默克爾“屹立不倒”。
12月6日,這位德國總理以89.5%的得票率再次當選基民盟主席,將正式作為該党總理候選人參加2017年德國大選。大家屏住呼吸密切關注這位“西方價值觀的最後守護者”能否順利闖關,扛起歐洲繼續前行的大旗。
當前,民粹主義之風席捲歐洲,幾乎每個歐洲國家都能看到民粹主義政黨的身影,正試圖改變歐洲一體化格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認為,歐盟現在面臨各種經濟、社會、安全挑戰,引發中下階層民眾的嚴重不滿,這成為民粹主義興起的土壤。
他們極力主張反歐盟、反歐元、反對外來移民。在英國脫歐公投中,脫歐派最重要的主張就是反移民,而德國選擇党、法國國民戰線等民粹主義政黨也持同樣立場。
這股民粹主義風潮不僅改變歐洲各國政治格局,平添各種不確定性和未知風險,而且給二戰後開啟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帶來嚴峻挑戰。
馮仲平認為,民粹主義的興起正是歐洲一體化最大的敵人,歐洲一體化的理念、思想、實踐正是民粹主義所反對的。民粹主義要求把“主權”從歐盟手中拿回來。
同時,美國大選中特朗普的當選,更助長了歐洲民粹主義政黨的信心,他們認為“精英們的世界正在坍塌,而他們的世界正在建立”。
法國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表示,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贏得大選後,她贏得法國大選將是席捲全球政治風暴的下一步。極右翼的荷蘭自由黨主席海爾特·維爾德斯說:“美國發生的事情在歐洲和荷蘭也可以發生。”
於是,民粹主義勢力蔓延,歐洲一體化止步不前。當前“生病”的歐洲迫切需要默克爾。有歐洲輿論稱默克爾的任務是“抵禦民粹主義在德國乃至全球的升溫”,成為“動盪世界的穩定保障。”英國路透社表示,作為歐盟的中流砥柱,要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也遏不住國內的民粹主義者,整個歐盟恐怕難以逃脫土崩瓦解的命運。
不難理解為何一體化遭遇坎坷的歐洲需要默克爾繼續扛起大旗。因為,默克爾一直以來都是歐洲一體化的堅定支持者,始終堅持理性、開放、包容的原則。
同時,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默克爾掌舵的德國近年來已成為穩定歐盟的“旗艦”。從全球金融危機到歐債危機,再到如今的難民危機,默克爾都展現了堅忍頑強的“鐵娘子”風範。“歐洲一出事,就看默克爾”——這在如今的歐洲幾乎已成慣例。
那麼,默克爾如今能否扛起大旗,引領歐洲這艘停滯不前的大船繼續前行呢?
默克爾(資料圖)
首先,她將面對的是德國國內的右翼崛起。法新社說,基民盟和其姐妹黨派基社盟在2013年的德國大選中獲得41.5%的選票,穩坐第一把交椅。但三年過去了,德國選擇黨的崛起不容忽視,一些對現政府政策不滿的選民成為該党堅定的支持者。
有分析指出,難民政策、德國極化政治和民粹主義的影響,以及民眾對領導人連任的“審美疲勞”都將成為默克爾尋求連任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障礙就是難民和恐襲。就連默克爾本人也表示,她面對的是“德國統一以來最艱難的選舉”,她必須全力以赴,小心應對。
對於更大範圍的歐洲乃至世界而言,默克爾一個人的力量也十分有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認為,默克爾一旦成為象徵和榜樣被抬高,以後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面臨嚴重困境。在大家眼裡,默克爾不僅是一名政治家,還被賦予了很多道德的想像和期待,然而在現實中她要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德國現在還有能力維護歐洲的傳統價值觀、政治主張,是因為德國的國情好,這和德國自身特點有關。但德國可以做到的事情,西方其他國家不一定能做到,德國從根本上改變不了整個歐洲的局勢。
歐盟前行之路漫漫,一人乃至一國之力都太弱小,歐洲各國需奮發自強共同前行。畢竟連默克爾自己都說,“一個人經驗再豐富,也無法改變整個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