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伊朗斷交 國際油價跳漲

text

【亞太日報訊】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時間3日晚(北京時間4日淩晨)宣佈,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在3日晚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伊朗政府不僅不為沙特駐伊朗使領館安全採取保護措施,反而為衝擊、打砸和焚燒沙特使領館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為此,沙特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中東地區兩大重要產油國關係緊張,引發國際原油市場震動。消息傳出後,紐約油價跳漲約3%,升破每桶38美元關口。布倫特原油也上漲超2%。

彭博社援引IG集團市場策略師安格斯·尼科爾森的話稱:“沙特伊朗衝突升級將成為2016年第一周‘暴躁’的開端,地區緊張局勢使得國際油價不確定性增加。”

在經歷了一年多的低迷之後,國際油價新年伊始的大漲,是否意味著原油市場有望在2016年走出熊市?

專家認為,地緣政治因素可能促使油價出現短期階段性反彈,但全年來看,國際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總體形勢沒有改變,築底反彈尚需時日。

在剛剛揮別的2015年,國際原油市場可謂慘澹,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下跌了30%和35%。

一直以來,原油供應過剩是打壓國際油價的根本因素。進入2016年,歐佩克繼續維持高產、伊朗原油有望逐步解禁、美國原油出口“開閘”……這些因素讓國際油價沒有喘息的機會。

去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法案,美國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被解除。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此前研究顯示,如果美國2015年解禁原油出口,到2020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將比不解禁多130萬桶至290萬桶。

除了供應不斷增加的壓力之外,美元步入升值週期、資本市場投機基金集中拋售、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進一步阻礙了國際油價回升的步伐。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原油市場矛盾的衝突點在於供給增加而需求乏力。當前全球經濟處於低谷期,歐洲經濟復蘇緩慢,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原油需求增長乏力,對油價的提振作用有限。

當然,就像沙特與伊朗斷交這樣的事件,不安定的地緣政治因素依然存在,這可能成為刺激油價出現階段性反彈的支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