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蔣國鵬
每到美國大選年,總有些平時“比較低調”的州冒出來,大刷特刷存在感,有點“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的勁頭兒。
傳統上,艾奧瓦州算是一個著名的“豆包”,另一個著名的“豆包”是新罕布什爾州。兩個州都算不上大州,卻都在大選年總統選舉初選階段靠“領風氣之先”賺足關注度。
長久以來,在艾奧瓦州進行的黨團會議(初選的一種形式)和在新罕布什爾州進行的初選被媒體貼上“風向標”的標籤,意思是,兩州初選結果對其他州初選選情具有難以忽略的指示作用。
在2月1日舉行的艾奧瓦州黨團會議上,前國務卿、民主黨人希拉里·克林頓和得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共和黨人特德·克魯茲最終成為各自黨團會議的勝者。
1月31日,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競選人、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艾奧瓦州得梅因舉行盛大競選造勢活動。圖為希拉里與丈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女兒切爾西同台造勢。
這是一場勝者為王的戰役。而且,過程相當激烈。
民主黨方面,希拉里與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對決異常膠著。綜合美國媒體報道,兩位競選人支持率基本持平,希拉里勝出的優勢幾乎不到一個百分點。
共和黨方面,克魯茲與此前一直領跑選情、風頭勁爆的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的廝殺也是非常激烈,兩人的支持率相差不到四個百分點。
1月31日,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德·克魯茲在艾奧瓦州得梅因參加競選活動。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這是一場勝者為王的戰役。不過,戰爭才剛剛開始。
對所有競選人而言,艾奧瓦州黨團會議只是通往權力巔峰之戰的第一場戰役。“開門紅”固然可喜,但是保持清醒才更為重要。畢竟,下一場戰役,不一定能贏。
更何況,首場戰役已經顯示出足夠的艱苦。綜觀民主黨的“雙人決”與共和黨的“亂戰”,沒有任何一位競選人能夠獨領風騷,這或許是這場初選所謂的“風向標”意義所在。
1月31日,美國民主黨候選人伯尼·桑德斯在艾奧瓦州得梅因參加競選活動時親吻妻子。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這是一場勝者為王的戰役,更是場敗者為寇的戰役。
與其說艾奧瓦州初選是為了選出勝者,不如說是為了淘汰敗者。總統選舉初選階段剛剛啟動,便有人宣佈退出。前馬里蘭州州長、民主黨人馬丁·奧馬利和前阿肯色州州長、共和黨人邁克·赫卡比于艾奧瓦州初選結束後宣佈退選。
在艾奧瓦州初選中,奧馬利、赫卡比的支持率低迷。這種“你行你上”的權力遊戲,其殘酷性往往令人在遭受挫折後心灰意冷。早退出,早解脫。這種想法不可謂不明智。
或許,那些既有實力、又具雄心的競選者會根據初選選情有針對性地調整競選策略,在以後的初選中不斷提高競爭力。但是最終入主白宮、坐上權力寶座的人只有一個。
豆包,不是誰想吃就能吃的。而且,吃到豆包又能怎樣?
歷史上,贏得艾奧瓦州黨團會議的非在職總統中,僅有三人笑到最後,分別是1976年的民主黨人吉米·卡特、2000年的共和黨人G.W.布希和2008年的民主黨人貝拉克·奧巴馬。
2月1日,在美國艾奧瓦州首府得梅因的一個投票點,希拉裏的支持者參加預選。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2月9日,初選第二戰將在新罕布什爾州打響。媒體會迅速忘記發生在艾奧瓦州的事情,轉而關注哪位競選人在新罕布什爾州會鞏固統治,更會關注有幾人會被踢出局。
對民主、共和兩黨多數競選人而言,3月1日的“超級星期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頓大餐。至於此前的豆包餐,不在於吃下了多少,而在於吃完後,誰該走、誰會留。
一次初選,一場遊戲,一台秀場。比誰唱得歡,比誰叫得響,比誰演得真,比誰裝得像。當不了好演員,也就自然贏不來喝彩。作為看客,看戲就對了,入戲就錯了。
作者簡介:
作者蔣國鵬,新華社國際部記者,曾常駐耶路撒冷、華盛頓。
APD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