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弗吉尼亚骚乱:美国种族主义旧病复发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储殷

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12日发生严重暴力事件,标签是种族主义暴力冲突,至少造成3死39伤.

看来,美国种族主义的旧病又复发了,而且相比60年代平权运动时期,又出现了新的病症。

事件的导火线是罗伯特·李将军塑像遭拆除。李将军是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队将领,捍卫奴隶制。但事实上,美国种族主义源头远比南北战争久远,这颗充满“仇恨”的种子早在美国独立之前就种下了。

美国的种族主义其实不止针对黑人,是长期在社会占优势地位的欧洲白人移民及后代对土著印第安人、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优越感,并对后者排挤、歧视甚至大规模屠杀,不过这只是笼统的概念,白人内部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或后代也有鄙视链。

其实奴隶制最早和种族主义并不沾边,一些图生路或财路的欧洲人,为了搭上往北美殖民地的船而签下卖身契,到了目的地要给已经在那边翻身当了农场主的人做农奴,一干若干年,期满恢复自由身。

后来,非洲的部落酋长拿手下的黑人奴隶跟欧洲殖民者换枪炮打部落战争,没人把黑奴当人看,他们就像酒瓶子一样码满船舱驶向北美,路上的死亡率可能高达20%。最初一批到了北美还和欧洲人一样,一定时期后期满恢复自由身,但很快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白人终生为主,黑人终生为奴,主人自然要高过奴隶一等。

特别是奴隶制最后成了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根基,形成了顽固的坚持奴隶制的既得利益集团。后来解放黑奴,在当时激起了许多南方人对黑人、对北方人更大的仇视。

而对土著印第安人,白人殖民者更加简单粗暴。新来的殖民者开荒开到印第安人的领地,一番血腥争夺必然免不了;遇到荒年,白人会去抢掠;历次战争战败者一方的印第安人会被“惩罚”。在殖民者眼中,土著属于非文明的野蛮人,野蛮人怎么能和文明人平起平坐?

再后来还有来自亚洲的华裔、日裔、菲裔,以及拉美来的拉丁裔,从事最底层的苦力活,被一样的套路歧视。

但是必须说明,美国国内一直以来都有一批有良知的人在反对种族主义,反对种族歧视,他们的成员不止来自黑人等少数族裔群体,实事求是的说,在历次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白人。

美国社会近300年来其实一直在进行自我纠正,医治种族主义顽疾。

独立战争前北方废奴运动的领导者是白人。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推动废奴宪法修正案是白人。最后被刺杀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是白人,下令军队护送黑人子女进入美国公立学校就读的约翰·肯尼迪总统是白人。平权运动时期,投票通过保障少数族裔权益的议员也是白人,报道少数族裔遭歧视的不公待遇的美国记者,在当时也是白人。

客观的说,战后的美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少数族裔遭受不公和歧视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拨乱反正,不过却又生出很多新的症结,甚至可以说有矫枉过正之嫌。

我们在美国好莱坞电影里很少会看到的黑人主角出演大反派,因为这有可能被指控种族主义,要承担法律责任。

作为弥补过去对少数族裔不平等待遇的补偿措施,很多美国大学对黑人等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有照顾政策。资质相似甚至不如白人学生的黑人学生,大学就可能以“平权补偿”的理由招收黑人。这个时候白人学生就会问:凭什么?搞种族主义的又不是我!

更常见的,白人警察对黑人暴力执法的新闻屡见不鲜,如果警察背叛无罪,黑人团体就会上街游行,甚至引发流血冲突,比如2014年的弗格森案。这种情况就更说不清了,黑人社区的犯罪率明显高于白人和亚裔社区,而美国又是一个持枪合法的国家,警察用枪门槛当然会更灵活,加上美国刑法准则是疑罪从无,证据链不完整犯罪指控当然不能成立,但这背后有没有种族歧视呢?谁说的准。

此次白人种族主义者游行者中,有白人至上主义,有反移民、反多元化等极右主张,但也有“白人的命也是命”“你们不能代替我们”这样的标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是一些白人群体认定美国存在“我弱我有理”等“过度平权”的现象,而极右思想则既根源于历史因素,又是这种反感情绪的极端扭曲的表现。

这次暴力事件的背后,是当下的美国社会,建立在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认同之上自由秩序正在动摇,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族群对什么是平等有不同的标尺,对维护正义的司法程序产生质疑,对秩序维护赖以生存的法治原则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这一系列的疑问与美国选举政治、市场经济、金融资本的优势地位交织在一起,解局这一困境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几个参议员加美国总统出来谴责一番,定性一个恐怖袭击就能办得到的。


作者储殷,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国家安全与政府法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会研究员,亚太智库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资深新闻从业人员和国际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国际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