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持续走高,在沪指走出11连阳后,具备低估值高安全边际的银行股已出现崛起迹象,部分银行股已走出领涨行情。
那么银行股是否应当重新值得投资者重视呢?
答案是肯定的,支撑这一论点的逻辑主要来自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经历了2017年第一季度净息差达到历史最低并于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后,2018年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很难再创新低。而从Wind数据来看,多家券商对于银行股净利润增速预测数据显示,无论从平均值(8.52%VS6.20%),还是中位数(6.90%VS4.69%)的角度,2018年银行股净利润增速都要好于2017年(数据剔除了16年内之后上市的次新银行股,下同)。
其次,如果从估值角度来看的话,截至1月12日收盘,国有四大行以及多家优秀的股份制大行2018年预测市净率(PB)普遍低于1倍,而对应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则多处于13%-14%的区间,反观全球大型银行股,在ROE仅为8%左右的情况下,却享受了1.3倍左右的PB。A股银行股估值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2017年宏观经济的发展继续稳中向好,很多强周期性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经营有了很大起色,加之众多地产公司业绩优秀,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银行坏账的风险。截至到2017年三季度末,16家银行上市公司中仅有农业银行(601288.SH)、浦发银行(600000.SH)以及招商银行(600036.SH)的不良率超过行业水平(1.74%),整体上呈现出企稳乃至收窄的态势。
同时,国有大行以及上市股份制银行中的大行对于新增贷款的审批越来越严格,市场预计未来不良率有望进一步降低。随着不良率拐点的出现,此前压制银行股估值的问题也将有望解除。
除此之外,由于去年实际利率已开始走高,未来有望带动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回升,银行股业绩有一定概率超出市场预期,从而获得情绪溢价。
尽管如此,在选择具体投资标的时,投资者仍然需要注意一个问题。
2017年从上游到下游,无论是互联网领域、还是传统制造业乃至周期性行业,似乎都能看到强者恒强的趋势。经历了优胜劣汰的选择后,行业龙头市占率提升、小散乱弱逐步出局成为了大势所趋。这一点也将适用于银行业。
基于此,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国有四大行以及优秀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是投资者需要重视的首选标的。
不过由于2018年二级市场大概率仍将是存量博弈甚至缩量博弈的环境,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股适合作为投资组合中攻守兼备的“平衡性标的”,有望在市场波动过程中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但想要依靠其“暴富”则并不现实。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