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造车”无疑是2021年最热的风口,一时无二。
4月19日,在上海国际车展上,百度再次升级Apollo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智驾与智云两大产品 ,并声称“将原本需要至少7年才能完成的自动驾驶研发周期,缩短至6个月。”
几乎同时,多次表态不造车的华为开始卖车,联合极狐发布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预计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
随着“自动驾驶”概念已普及, 这个赛道上的玩家们也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据《中国企业家》统计,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滴滴、pony、momenta、文远、智加、图森未来、嬴彻、驭势、地平线等九家公司总计获得34亿美元融资。
为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华为和百度选择了同一个路径——为车企提供自能驾驶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获得数据,不断优化升级系统。不同的是,百度已成立了独立的造车子品牌——集度。
总体来看,目前的无人驾驶依然处于能力积累的阶段,“激光雷达”和“纯视觉”两个不同派系的阵营频繁陷入口水战中。在商业落地之前,技术之争尚无定论,里程数成为最为直观的能力体现。在这一赛道较早布局的百度能凭借先发优势快人一步吗?
抢跑入场
“百度L4级自动驾驶累积测试里程数突破1000万公里。”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近日宣布,由L4级自动驾驶技术打造的车型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推出,2021下半年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将迎来量产高峰,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新车上市,未来3-5年内预计前装量产搭载量达到100万台。
他还表示,年内百度Apollo智驾区域将会覆盖20城的城市道路与高速道路,2023年前完成100城覆盖。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显然得益于百度入场相对较早。
2015年,百度成立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ADU)。2017年,百度把自动驾驶事业部、智能汽车事业部、车联网业务三大部门整合,组建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同时发布Apollo计划。也是在2017年,李彦宏开着百度无人车“上五环”为百度无人驾驶项目做宣传。
去年12月9日,百度Apollo发布全球首个多场景自动驾驶运营报告。报告显示,Apollo GO是全球唯一在多城开展Robotaxi与Robobus运营的出行服务,接待乘客超过21万名。百度计划在未来3年将Apollo GO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从目前北京、长沙、沧州全面开放至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为3000万用户提供服务。
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Apollo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再次升级,包含"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四大系列产品,可以根据车企不同层级的智能化量产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帮助车企生产出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截至目前,百度Apollo与全球70+汽车品牌建立起合作关系,600多款车型搭载Apollo汽车智能化产品。
具体看来,通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行车域解决方案ANP与L4级自动驾驶泊车域解决方案AVP,百度升级后的自动驾驶量产引擎可以实现全域驾驶自由能力 。其引擎中的ANP方案采用纯视觉方案,与百度Apollo L4级自动驾驶来自同一技术架构,能最大程度地保证L4技术降维释放的体验。
另一方面,作为自动驾驶的基础高精地图,经过多年的运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已成为主流的导航系统。目前,Apollo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里程突破十亿公里,可实现高精度地图快速更新、百城百万公里的覆盖。
重仓无人驾驶
要真正实现自动驾驶,不仅需要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的支撑,还需要算法、高精地图、车联网等产品帮助决策。对此,百度一直在通过加大投资完成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中,百度密集投资了一波相关公司,试图在自动驾驶领域构建生态体系。
2016年8月16日, 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获百度与福特公司1.5亿美元的共同投资。这家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激光雷达等领域。
2017年11月27日,多维汽车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科慧眼正式宣布完成PreB轮近亿元融资,百度旗下Apollo基金领投。
2018年5月3日,激光雷达创企禾赛科技宣布完成B轮2.5亿元融资,由光速中国和百度领投。今年3月,百度自动驾驶平台Apollo与禾赛科技达成合作,将共同研发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搭载于其第五代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中。
2020年9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100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截止到目前,百度是威马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和外部投资者。在威马所推出的三款全新智能纯电动SUV W6中,也是依托百度Apollo平台的运算力,实现了高频停车场景下的无人驾驶能力。
2020年10月26日,汽车智能公司亿咖通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13亿元,投后估值过百亿人民币,同样是百度领投。
值得一提的是,在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传感器上,从在百度所投资的产业供应链公司来看,其依然在“纯视觉”和“激光雷达”等不同传感路径中试错。
日前,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在接受媒体采访也时表示,百度应该是最懂如何使用激光雷达的公司,但近两三年成本还是会有些高、距离汽车规模化量产还有一些距离。“如果把激光雷达用在量产车上,造出来卖给消费者,一定得是质量可靠且成本足够低,不能因为有激光雷达就多卖10万块。”
不过,可能是受累于重仓无人驾驶,以及这一技术的商业前景依然渺茫,过去几年,百度的市值一直没有达到期望值。直到去年,“造成”成为互联网公司造就的新风口,百度才扭转了困局: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营收首度突破300亿,创下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为此,百度发邮件感谢员工一起“爬雪山过草地”,称过去两年公司经历了艰难的时刻,而今重回上升通道,股价画出了一个U型。
不过,现在的百度需要面临来自华为、滴滴、小米等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强势进攻。特别是华为和百度都选择了做基础服务设施开源,链接车企去做数据积累和迭代,但不同的是,原先属于“激光雷达”系的百度已经加入了纯视觉的阵营,而华为则在“激光雷达”系上继续狂奔。这种技术之争短时间内难以见分晓,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是彼此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双方的竞争还可能集中在所选择开源的车企上。谁能在一定时间内争夺更多的车企,谁就有机会获取更多的数据。此外,在高精地图的比拼上,虽然百度在这个领域上已经有一定优势,但华为的高精地图也在储备中,他们都在加速为这个赛道布局。据此来看,百度的无人驾驶想要取得最终胜利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