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校園記者 | 人生莫論輸贏 ——《葉問3》影評

亞太日報

text

【編者按】“APD校園記者”專欄開欄語

李大釗先生曾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當今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輿論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環境千姿百態,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融互動日益加深。青年學生雖身處校園,但不以此為認知之限;雖未歷滄桑,但才思兼備,意氣風發;在價值多元化時代,他們勤奮學習、勇於探索、奮發向上,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扮演者極為活躍的角色。

亞太日報攜手“香港青年通訊社”開辟“APD校園記者”專欄,為青年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平台,聆聽他們對社會和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承接他們目光中投射出的時代力量。

撰文|香港理工大學 魏先群

電影裡最觸動我的情節是葉問(甄子丹 飾)說給張永成(熊黛林 飾)的一則笑話,大意是:“某人跟大家吹噓自己不怕老婆,說誰要是怕老婆,就坐到左邊去。結果大家一股腦兒都坐到了左邊,只有那人沒有動。這時有人問他為何不坐過去,他回答說,‘我老婆不准我去人多的地方’。”聽完,永成問:“那你怕不怕老婆?”葉問答:“一時時啦(有時怕,有時不怕)。”

其實很多年前也有個北方武士嘲笑葉問怕老婆這件事。葉問當時的回答是:“不是怕老婆,是尊重老婆。”時隔多年,身為丈夫的葉問依然保持著對妻子的那份尊重和愛護。一代武學宗師最深沉的情感和品格盡顯於此。

總體來看,整部電影情節凌亂瑣碎,看不出來完整的行文線索。不斷約戰,不斷打鬥,像是一場武術格鬥場面的大薈萃。但是情節線索的邏輯性不夠強,沒有完整清晰的故事發展脈絡,讓人看完後有些茫然。但即便如此,電影還是有兩點足以稱道。其一,以“下搖鏡頭”和“短鏡頭”為主的畫面的剪輯工作做得極好,著實讓觀眾過了一把“武打癮”。其二,劇本的主題立意放在刻畫一個“好丈夫”的形像上,也確實令人眼前一亮。回顧過去七年,導演葉偉信的“葉問系列”電影層出不窮。如果說前兩部的重點是放在葉問的個人成長方面,那麼第三部則是從一個“為人丈夫”的視角出發,把葉問對於妻子張永成的那份責任感刻畫得入木三分。葉問是屬於整個時代的,但同時也是屬於他自己的小家庭的。電影從這個角度出發表現出的是一種責任感的回歸。繁華落盡後,最要緊的還是身邊人。縱使打敗天人無敵手,也不如一個人最終留在自己身邊更為實在。於是,葉問推掉了張天志(張晉 飾)的比武邀約,只為能和妻子跳一支舞。悠揚的音樂裡兩人翩翩共舞,卻留得比武場上眾人的一片嘩然。在葉問心中,陪伴“心中唯一”是勝過贏得“天下第一”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張永成又是何其幸運。

電影開篇是李小龍欲拜葉問為師,但與葉問幾番切磋之後慘敗。這時葉問把門打開了。相信大多數觀眾此時的理解都是葉問要請李小龍出去,李小龍本人當時也是這樣理解的。然而時隔多年之後,葉問終於點明當年的意圖:即打開門也同樣可以是請人進來,關鍵要看你如何理解了。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往往會使自己的處境更加豁達通明。凡事往好處想,也是多給自個兒一個機會。

故事繼續發展,在一家醫院的電梯裡,葉問與印度武士打架的場面精彩極了。區區數平方米的狹小空間,葉問一邊要擊退敵人,一邊要分心保護妻子。張永成也是司空見慣,既不震驚也不害怕,只是默默觀看丈夫與印度武士之間的格鬥。一場耗盡心力的拳腳戰爭之後,葉問雲淡風輕地拿起藥包,牽手妻子回家了。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的比武都不是用死亡作為結局的,這也足以看出葉問作為俠者的一顆仁義之心。

正宗詠春的祖師究竟花落誰家?張天志數次約戰葉問,想要一較高下,但最終以失敗收場。張天志這個角色的設置正好是對葉問形像的一種襯托。張天志身為詠春拳的繼承人有著一身精妙絕倫的功夫,他亦正亦邪,心中最看重的便是比武的輸贏。電影裡沒有交代他的妻子,只是有一個十歲左右的兒子。他讓兒子叫自己師傅而不是爸爸,這足以看出他是個極端的武者,一生只為武術而活,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但是影片片尾與葉問的一場較量讓他明白,武功有高下之分,人生卻是沒有輸贏可論的。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承擔起生命中應擔負的責任,那麼人生就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