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恐|“獨狼”為啥更難對付?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6日發表電視講話說,2日發生的加州槍擊案是恐怖主義行為,恐怖主義威脅發展成為更加難以預防的“獨狼式”行動。

南加州聖貝納迪諾市槍擊案,是“9·11”恐怖襲擊後美國遭遇最嚴重的“恐怖行為”。14年後,複雜社會生態中,加州槍案透射出美國反恐新的嚴峻形勢,也催促當局者作出新的防範與反思。

加州槍案仍在調查中,從目前浮出水面信息看,它可能會有4個標簽:“激進傾向”、“本土生長”、“犯罪恐怖”和“沖動偶發”。4天來,美國難於確定槍案性質,嫌犯動機至今不明。它的難於界定,正凸顯其複雜性和危險性。

“激進傾向”是奧巴馬和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都曾用過的對槍案嫌犯的描述。事實上,對於情報機構來說,嫌犯與恐怖組織“傾向性”的松散聯系以及“獨狼式”行動,有時會比有組織的恐怖活動更難以預測、監視和打擊,也顯示極端思想滲透後的後果。槍案男疑犯的父親和同事分別對媒體表示,疑犯支持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他的婚姻改變了他。14年間,恐怖組織的煽動、蠱惑有了新變化。而男疑犯的“土生土長”,又增加了其行為的隱蔽性。

目前來看,加州槍案似乎兼具目的性“犯罪”和“恐怖”雙重因素。在世界所有國家中,美國的槍支泛濫是一個“孤例”,結果是大大增加了槍擊犯罪和恐怖行為相結合的殺傷力、破壞力和易發性。而從疑犯住所搜到大量子彈、炸彈,又顯示疑犯可能有更長期的准備和謀劃。此次槍案可能的“沖動偶發”,讓美國反恐人員難以事前發現線索並進行打擊。

反恐的新形勢,需要反恐新藥方

加州槍案警醒人們,社會內部遏制“激進傾向”無疑是當下重點。反擊“激進”,最有效的“心藥”無疑是社會包容,就是在美國社會中減少隔閡、減少一些群體的邊緣化傾向。還要在互聯網、社交媒體制止極端思想傳播,同時,減少些“利益羈絆”和“政治扯皮”,多解決一些美國控槍難題。

恐怖主義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所以國際反恐中,應少一些陣營意識、地緣政治,多一些各國合作和團結。

從敘利亞危機到歐洲難民潮,從巴黎恐怖襲擊到加州槍案,中東形勢與近期西方社會之間充滿苦澀與悲劇的聯系,再次為決策者帶來警示。消除恐怖主義,根本上是消除恐怖主義的土壤而不是形成其坐大的機會。

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危機,成為“伊斯蘭國”崛起的契機,教訓彌足深刻。發動戰爭、幹涉主權、削弱政權,往往帶來國家“結構性的崩潰”,制造社會“結構性的真空”,反過來卻可能引發“結構性的回火”。21世紀的戰爭與危機告訴人們,調整對外政策、摒棄強權政治,是長遠反恐應該具有的“現實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