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一家养殖基地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一个人能养5万只鸡。 张强 摄
中新网安徽六安4月27日电 (记者 张强)四月下旬,淮河地区的晌午已骄阳似火。在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乡的一家小龙虾交易中心里,一箱箱个大、新鲜的小龙虾整齐划一的堆放着,等待着员工打包、发货。
交易中心老板李仿传告诉记者,这些小龙虾都是当日刚从农户那收购的,中午发货,晚上就能被端上江浙沪地区饭馆的餐桌。
霍邱县石店镇村民郭正安在喂他养的麻黄鸡。 张强 摄
霍邱县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是革命老区、沿淮行蓄洪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省深度贫困县。
近年来,霍邱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稻虾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霍邱县已累计脱贫16.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12.5%降至0.26%。
近日,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对外公示该省2019年贫困县退出名单,霍邱县等9个县(区)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拟退出贫困县序列。
记者在霍邱县三流乡看到,集镇上与小龙虾有关的店铺随处可见;放眼田野,农田里均养着小龙虾,时近晌午,小龙虾都浮在田埂边晒太阳。
李仿传小龙虾店里员工在打包小龙虾。 张强 摄
李仿传从事小龙虾买卖已有30余年。他告诉记者,再过一个星期就到了产小龙虾的旺季,届时他一天能销3万斤左右。现在三流乡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养小龙虾。“我们一般从凌晨3点就开始从农户那收购,然后打包、发货,一直要忙到傍晚。”
李仿传的小龙虾大多销往上海、宁波、哈尔滨等省外地区。李仿传说:“以前卖小龙虾,都是自己出去跑客户,后来政府帮忙宣传、搭建平台,现在外面的商贩都主动找我下订单,我们的小龙虾不愁卖。”
“没养小龙虾之前家里就两间平房还漏雨,经过这几年养殖小龙虾,收入明显增加,现在住进楼房了。”家住三流乡的史清松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经过养小龙虾,2016年他就主动申请脱贫了。
在霍邱县三流乡的集镇上,与小龙虾有关的店铺随处可见。 张强 摄
史清松介绍,小龙虾养殖一亩田一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他承包了五十亩田,一年单养小龙虾收入就有十多万元。等小龙虾下市、水稻收完后,史清松还到外面打零工。“我们这稻虾养殖,一点农药都不能有,大米品质好。随着我们霍邱虾、大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们的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好。”
如今,霍邱县被誉为“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51万亩,先后注册虾田米商标29个、水产品商标8个。2018年,霍邱县稻虾产业综合产值达18亿元,稻渔综合种养增加农民收入6亿元。其中,1.2万户贫困户通过稻虾综合种养实现稳定脱贫。
商贩在收购小龙虾。 张强 摄
此外,霍邱县种养模式也由原来单一的稻虾轮作衍生出稻鱼虾结合、藕虾结合、林虾结合、茭白与龙虾结合等多种种养模式,稻田养龙虾的面积和产量均居安徽省第一。
与稻虾综合种养一样,麻黄鸡养殖亦是霍邱县脱贫致富的“杀手锏”。仅2019年,霍邱县有3.9万户贫困户从事麻黄鸡产业养殖,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霍邱县石店镇村民郭正安因患有慢性病,被列为贫困户,后通过麻黄鸡、稻虾养殖于2017年实现脱贫。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麻黄鸡喂食。2019年,郭正安养了200多只麻黄鸡,每斤卖到25元左右。
李仿传店里员工在打包小龙虾。 张强 摄
在郭正安家的庭前屋后,不仅养了麻黄鸡,还有鹅、鸭子、黄鳝等,什么挣钱他就养什么。郭正安介绍,“自从被列为贫困户,上医院看病自己基本不花钱。2017年,我大胆的向政府贷了5万元免息贷款,承包了近40亩田,搞稻虾养殖。”
现在,郭正安是越干越有劲,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他说,今年如果身体允许,他还会多养一些麻黄鸡和鸭子。
龙虾已被打包好,准备发寄出去。 张强 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市场关闭、乡村封闭式管理,霍邱县5家带贫龙头企业滞销70万只麻黄鸡苗,贫困户有购买鸡苗的需求但没有购买途径。针对鸡苗“买卖难”的现状,霍邱县通过政府搭台,解决了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供需矛盾。为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贫困户在疫情期间购买的鸡苗按每只2元标准补助,每户最高补助200元。
安徽牧翔禽业有限公司在霍邱县有4个养殖基地,带动霍邱县1万多户贫困户养殖麻黄鸡。该公司董事长马国勇介绍,其中位于石店镇的养殖基地于2018年底开始建设投产,为附近两个村的集体经济共带来40多万元的收益,并带动附近两个村300多户贫困户养殖麻黄鸡。
目前,霍邱县被誉为“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51万亩。 张强 摄
马国勇说,霍邱麻黄鸡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富含氨基酸,麻黄鸡鸡蛋富含硒元素。石店镇基地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一个人能养5万只鸡。“麻黄鸡是霍邱地方品种,所以下一步想打造、提升霍邱麻黄鸡品牌,把它推向安徽全省、全国一二线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