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應強 趙小娜)“五一”國際勞動節源於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大遊行,不過最終是三年後在法國巴黎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正式確定。因此每年“五一”勞動節,巴黎都是國際左派力量的聚集地,也是觀察全球風雲的聚焦點。
與往年一樣,今年5月1日,法國的工會組織在巴黎舉行了國際勞動節遊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參與者。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遊行的主題集中在反對法國政府推出的新勞動法草案;與往年更不同的是,在龐大遊行隊伍從巴士底廣場前往民族廣場的同時,離他們不遠的共和國廣場上還有一群人,在靜靜地進行著他們持續了一個月的“黑夜站立”運動。
同是反對勞動法改革,工會組織以維護工人利益為出發點,要求政府撤回新勞動法草案,而參與“黑夜站立”的人們除反對新勞動法草案外,還在思考更為廣泛和深刻的問題:法國社會到底怎麼了?民主制度出現了什么偏差?為什么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無法幫助民眾解決問題?
如果說“五一”勞動節遊行在法國是延續一百餘年的傳統,那“黑夜站立”等運動則是新世紀以來的新鮮事物。從美國的“佔領華爾街”到西班牙“憤怒的人”,這些國家的年青一代在對西方社會制度和社會治理展開反思,並賦予這些運動新的時代特徵:沒有明確領袖、關注全球性問題、社交網絡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儘管不時出現暴力事件,但“黑夜站立”本身並不訴諸暴力。在廣場上聚集、辯論的人們渴望變革,但又不知道方向。他們不再相信政客們為了選票做出的承諾,認為政黨輪替也無法解決問題。至於每次深夜發生的暴力衝突,更是從側面反映了法國人對當前社會問題以及陳年弊病的不滿、無力和無奈。
沒人能預測“黑夜站立”將以何種方式收場。從美國等其他西方國家的經驗看,這場運動短期內對社會制度的重塑作用有限,最終可能被各種政治勢力收編,進而被法國明年的總統選舉所利用。當然,也有專家指出,這類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反思行動從長遠來看,可能對法國政治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人類的歷史總是在各種衝突、質疑和矛盾中緩慢前行。如今在巴黎廣場上聚集的人群再次告訴我們,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也沒有所謂“歷史的終結”,少一些夜郎自大和自我標榜,多一些深刻反思和改革勇氣,或許才能找到通往更美好世界的新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