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2015年全球並購交易規模達4.7萬億美元,正式超越了金融危機前的最後狂歡2007年。而為了朝價值鏈的上端走,不差錢的中國企業正在搶購優質資產。
2015年全球的並購交易額刷新了歷史記錄,根據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數據,迄今為止,今年全球的並購交易額達到4.7萬億美元,其中2筆交易進入了史上前10大交易的排行榜。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交易至少有9筆,超過100億美元的至少有58筆,雙雙創下紀錄。
2015全球並購交易規模創歷史紀錄
12月2日,共有112筆並購交易達成,其中有一些是知名度不那麼高的小公司,比如浙江艾迪西流體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與申通快遞合併,這些交易的總額約為85億美元,使得今年全球的並購交易額達到4.304萬億美元,正式超越全球並購的上一個高峰——2007年,當年的交易額為4.296萬億美元。不過,根據通貨膨脹調整後,2007年仍能以4.9萬億美元保住史上最高並購規模紀錄。
無論如何,2015年都將成為並購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董事會信心增強、低廉的借貸成本、在經濟增長緩慢的大背景下高速發展的壓力,以及對手合併迫使公司跟進等因素的驅動下,全球的公司達成並購交易的速度快得驚人。
美國公佈的並購交易額在今年9月創出新紀錄,並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醫療行業的並購早就刷新了年度紀錄,並且一直在爭奪第一大並購行業的寶座。
醫療行業的第一大並購案(也是史上第二大並購案)發生在今年11月:輝瑞以大約1600億美元的價格與艾爾建合併。而科技行業的史上最大並購案——戴爾斥資670億美元收購EMC,也發生在今年。此外還有飲料業的最大並購案:百威英博以1080億美元收購南非米勒。
一些行業觀察家指出,其中一些交易的特性值得引起注意,並警告稱這樣的並購速度是不可持續的。
和醫療行業的其他許多並購案一樣,輝瑞與總部設在都柏林的艾爾建合併,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稅。華盛頓的立法者正在想法設法打擊“稅負倒置”,也就是限制美國企業將註冊地遷往海外避稅。許多觀察人士指出,這一類並購的數量遲早會減少。
啤酒和飲料行業的並購浪潮已持續數年,在百威英博收購南非米勒之後,進行更多大型並購的空間有限。半導體行業也是如此,這個行業的大量並購掀起了科技界的並購風潮。
另外,並不能保證所有已經宣佈的並購案最終都能順利實行。事實上,不少並購目標公司的股價與收購價相比已大幅下跌,說明投資者擔心並購可能會面臨監管者的阻礙。參與者也不同了:在上一次的並購熱潮中,私募股權公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這一次,它們大多缺席,被企業買家排擠出局。
在這一年的並購熱潮中,投行成了最大的贏家。今年,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美銀美林提供諮詢服務的交易均超過了1萬億美元。根據Dealogic的數據,通過為並購交易提供諮詢服務,投行共賺得210億美元。
中國公司搶購海外優質資產
中國對海外資產的超大胃口,也使得今年亞洲的交易規模首次突破了1萬億美元。今年,涉及亞太地區公司的收購規模增長了55%,達到1.2萬億美元。中國公司正在搶購優質的海外資產,從全球最大的行李處理公司,到義大利輪胎品牌倍耐力,中國公司的交易額占到了該地區總交易額的大約一半。
“中國市場的並購時代來臨了。”摩根大通亞太地區並購業務聯合負責人Brian Gu表示,“我們看到中國公司越來越多地收購品牌、專門技能和智慧財產權,以往價值鏈的上端走。”
以下是今年中國公司進行的5大跨境交易:
1.奇虎360私有化(84億美元)
由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禕領銜的中資財團正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中概股私有化,據知情人士透露,他們希望能在今年年底達成確切的協議。
- 中國化工/倍耐力(80億美元)
中國化工競購義大利傳奇輪胎製造商倍耐力,成為中國公司收購歐洲企業的第二大案例。中國化工同意在至少4年的時間裡讓倍耐力的管理保持原樣,並計畫將兩家公司的卡車輪胎業務合併,將倍耐力的專業技術引進國內。另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化工還在洽談收購瑞士種子公司Syngenta AG。
- 紫光集團/西部數據(38億美元)
紫光集團以約38億美元認購世界最大的硬碟製造商西部數據15%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並擁有一個董事會席位。隨後,西部數據又以約17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存儲晶片製造商SanDisk。
- 藥明康得私有化(33億美元)
本月,藥明康得私有化掃清了最後的障礙,該筆交易成為今年真正落實的最大規模的私有化案例。參與收購該公司的投資者包括Ally Bridge Group、Boyu Capital、Hillhouse Fund,以及新加坡的Temasek Life Sciences Pte。
5.海航集團/瑞士空港(28億美元)
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海航集團在今年7月收購了世界最大的行李處理公司瑞士國際空港服務有限公司。幾天之後,海航集團又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飛機租賃公司Avolon Holding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