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 她哭了,美国笑了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 艾仁

当地时间17日晚,北京冬奥会花滑女单决赛在首都体育馆里落下大幕。随着“K宝”瓦利耶娃发挥失常,最终无缘前三,全世界观众见证了令人心碎的一幕:受体育政治化的影响,一位未成年少女重压之下的焦虑与绝望。

在“兴奋剂风波”曝出来以前,俄罗斯选手瓦利耶娃是绝对的夺冠热门。这位“六边形战士”本赛季9次刷新短节目、自由滑总成绩世界纪录,也在之前的团体赛中,成为首个在冬奥会赛场完成四周跳的女单选手,惊艳全场,助力俄罗斯夺得金牌。

3.jpg

然而,就在人们期待“紫微星”创造更多奇迹的时候,国际检测机构表示,瓦利耶娃12月25日的检测样本呈曲美他嗪阳性。一时间,舆论四起,骂声不断,“天才”的“碾压式表现”似乎也有了更“合理”的解释。

目前尚不清楚瓦利耶娃是在何种境况下使用禁药的。是误服?还是听从了教练和医疗团队的建议?又或者说,她也曾对此有过抵触?但无论怎么看,这位尚未成年的运动员都更像是一位受害者。

与此同时,很多人注意到,这个消息的时间点也有点“太巧了”。法学教授兰贝莱特·科尔曼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为什么12月25日的药检样本,直到2月8日,即俄罗斯获得团体金牌次日才进行检测?这似乎是在提醒观众,俄罗斯体坛有着系统性使用兴奋剂的“黑历史”,他们的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仍无法以国家的名义参赛。

果不其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肆炒作。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负责人特拉维斯·蒂加特强调,瓦利耶娃的检测结果恰好证明,俄奥队死性不改,国际奥委会允许他们参赛的决定错误至极。他指出,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运动员滥用兴奋剂,以及国际奥委会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对这一行为的容忍,已经“玷污”了奥运会的信誉。

5.jpg

另一边,俄罗斯国家杜马体育委员会成员鲍里斯·佩金怀疑,有人正在借瓦利耶娃事件将体育政治化,他还提议,俄奥队应该选举瓦利耶娃担任闭幕式旗手。

在进行紧急听证会后,国际体育仲裁庭14日决定,由于瓦利耶娃尚未满16岁,属于“受保护人群”,临时停赛将给她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再加上检测结果的通知如此滞后,应当允许她继续参赛。

美国奥委会“对这一决定传递出的讯息感到失望”,并呼吁“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每一个人,代表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继续为体育运动的纯洁性而战”。

国际奥委会尊重这一判决,但同时也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措施:倘若瓦利耶娃进入前三名,在相关调查得出最终结论之前,将不会举行颁奖仪式。

这一举措显然惹怒了很多人,尤其是其他参赛选手的粉丝。他们将矛头指向瓦利耶娃,要求她道歉并退赛。在这些人看来,瓦利耶娃这个“药罐子”不仅占用了其他选手的参赛机会,还剥夺了她们站上奥运领奖台的高光时刻。

就这样,在争吵与辱骂声中,瓦利耶娃迎来了花滑女单比赛。她在短节目中的表现虽略有瑕疵,但仍以漂亮的得分暂列第一。综合以往表现,瓦利耶娃夺冠可谓十拿九稳。

就在有人感叹她“内心强大”,有人指责她“恬不知耻”时,瓦利耶娃在17晚的自由滑比赛中,以灾难性的表现拿到了自2019年来的最低分,总分也从第一降到第四,无缘领奖台。

2.jpg

音乐刚落下,瓦利耶娃已经泪流满面,她知道,她从小到大为之努力的梦想破碎了。更让人震惊甚至愤怒的是,场下等待瓦利耶娃的,不是鼓励性的拥抱,而是教练劈头盖脸的责问:“你为什么放弃了,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停止抗争?你在那个阿克塞尔三周跳之后就放弃了,为什么?”

此外,一些观众和评论员也松了一口气,因为“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美国前花滑运动员、NBC评论员约翰尼·威尔在直播时高呼“谢天谢地”,并强调颁奖仪式终于可以照常进行了,其他选手清清白白地做到了这点。

4.jpg

当聚光灯聚焦在另外两位获奖的俄罗斯选手身上时,瓦利耶娃黯然离场。无论裁决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十五岁“天才少女”终究成了体育政治化的牺牲品。随着奥运会热度的散去,人们很快就会将她遗忘,连同她的挣扎与迷茫,未来与梦想。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