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万亿美元!这是AI对全球经济的意义

亚太日报

text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研究机构开始评估其经济价值。

周三,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人工智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5.7万亿美元,超过目前中国和印度GDP的总和。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总获益相当于10.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增长比例的近70%。

同一天,埃森哲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通过转变工作方式以及开拓新的价值和增长源,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从6.3%提升至7.9%。埃森哲认为,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有望将2035年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升7.111万亿美元。得益于人工智能帮助员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

普华永道认为,企业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增加劳动力。最终,生产力提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将达到6.6万亿美元。而在消费端,随着消费者增加对定制化、高品质产品的购买,将为全球经济贡献9.1万亿美元的增长。

从行业来看,受益人工智能最大的3个产业是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和生物医疗业。但在不同地区,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并不相同,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

人工智能有望为亚洲国家带来10.4%的GDP增长,为北欧带来9.9%的GDP增长(1.8万亿美元),为南欧带来11.5%的GDP成长(7000亿美元)。

而在发展中国家聚集的拉丁美洲和非洲,由于人工智能科技应用较不普及,因此,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较为温和,低于GDP的6%。

风险与冲击

除了强调人工智能的经济价值,多家研究机构也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与冲击。

普华永道在报告中指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或任何一家企业能够不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光是生产力的改善,就能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更有竞争力,甚至成为市场的破坏者。报告强调,无法运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可能很快会发现自己在时间、成本和经验上将逐渐落后给竞争对手,甚至可能失去市场占有率。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庄泉娘对新华网表示,同任何推动变革的技术一样,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需要正视。各利益相关方应当在智力、技术、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方面作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引领的发展。

此外,耶鲁大学学者Wendell Wallach周二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指出:

我们要想办法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出现的负面社会影响,如技术导致失业。我们有道德义务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在为整个人类服务,而不是最能够利用技术进步的一小部分人。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