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港交所在三年計劃中提出的豐富產品線計劃,最近邁出第一步。
自5月9日起,衍生產品旗下一口氣新增7只行業指數期貨(下稱“行業期指”),填補了過去衍生產品市場的空白,其中基於中華證券交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華交易服務”)的博彩業指數而推出的博彩業指數期貨更是亞洲首個。
“這次推出的行業期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發展,過去我們只有市場指數和個股期貨、期權產品,但市場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投資者對行業越來越感興趣,但過去市場上一直缺乏一個判斷行業升跌的指標。”港交所市場發展科證券產品發展部高級副總裁黃柏仲介紹說,行業期指的保證金水準介於7000至20000港元之間,在大部分投資者承受範圍內,杠杆率超過10%,能夠滿足對沖等投資需求。
7個行業指數的總市值在市場總市值的占比超過56%,均具有代表性,令投資者可以通過有關合約投資於香港股市中熱門行業的一籃子股份。與新推衍生產品對應的行業指數,除了將現有行業指數細分至內地石油及天然氣、內地銀行、內地醫療保健、內地房地產、科技器材以及軟體服務業,還包括了內地市場所欠缺的博彩業指數。
“(博彩業指數)在活躍香港現貨市場的同時,也能引起更多投資者對澳門這個產業的關注。”中華交易服務副總裁薛均表示,通過現貨與期貨市場的聯動,能促進澳門博彩業未來幾年的融資需求,推動澳門產業的升級。
細分至單一行業
港交所最近的動作,在保守者看來多少有些要重蹈覆轍的意味——無論是收市競價交易時段還是最近推出的行業期指,都曾有過失敗的經歷。早在上世紀90年代,港交所曾推出不同類型的期貨產品,但因缺乏交易量,2008年時不得不放棄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期指和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
“當時市場對(行業期指)產品的興趣不大,可能一方面因為當時市場科技方面的發展未達到現在水準,(另一方面)很多基金公司也反映不清楚最終投資到哪個板塊。”黃柏中表示,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更希望看到單一行業指數作為投資標的。
基於過去經驗,早在兩年前,港交所已經開始與指數公司商討編制新的行業指數。與市場上已有的綜合性行業指數不同,新編制的行業指數細分至單一行業,例如撇開券商、保險公司,將內地銀行業從金融行業中單拎出來。
每個行業指數的成分股都不超過10個,集中於具有代表性的行業龍頭企業,每只成分股的日均成交額不低於2000萬港元,確保流動性。最具特色的博彩行業指數包括了8家澳門博彩公司、1家柬埔寨博彩公司和1家內地主營彩票機博彩設備的公司,總市值超過5000億港元,對博彩業的市值覆蓋率達到96%以上。
不過,從首兩日交易情況來看,雖然港交所對產品已經做了優化,投資者的興趣仍需要時間培養——截至5月10日收盤,僅內銀指數期貨略有成交。“期貨的流動性和股票不同,股票上市第一天的交易量就可能很大,但期貨交易的活躍需要有個過程,是比較慢熱的產品,市場還需要時間觀望和瞭解。”黃柏中直言。
去年,港交所的衍生產品成交量總體創下新高,其中同比增幅高達52%、成交最高的H股指數期貨,在剛推出時也經歷了慢熱的過程,成交量在幾百至一千張合約之間維持了近2年時間,隨著國企改革概念的興起交易量才顯著增長。
替代場外交易?
在行業期指合約推出前,投資者在香港市場上主要通過場外結構性產品來投資一籃子股份,但對一般公眾投資者而言,場外交易還是面臨透明度較低的通病。
黃柏中指出,相比之下,行業期指的指數變動由資訊供應商提供即時更新數據,更為直觀、透明。同時,為了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港交所對相關產品提供每日結算價和保證金需求數據,整個結算程式相對場外產品更客觀,中央結算的安排也降低了交易對手風險。
發行這類結構性產品的金融機構本身,也是行業期指的潛在投資者,黃柏中認為,這些機構可以利用行業期指來對沖自身風險。另一類投資者是券商,“很多時候他們也是用板塊來選定投資策略,未來行業指數越來越流行,更多市場投資者也會更關注行業指數和產品。”黃柏中預計,隨著未來市場板塊輪動,7個行業期指在不同時間段的受歡迎程度也會不同。
從港交所已經舉行的兩場研討會來看,眼下,投資者們最關心的還是交易成本和流動性的問題。為了“促銷”新品,港交所對7個行業期指提供一年交易費用減半的優惠,即每張合約1港元。為促進流動性,對行業期指提供做市商計劃,減免做市商80%交易費來吸引做市商參與。目前,內銀行業期指已經確定一間做市商。
黃柏中認為,市場投資者可以利用行業期指實現不同投資策略,包括套利或長短倉,也為權證和ETF市場提供了新的標的。他透露,一些權證發行機構已經對7個行業指數表現出興趣,但還要考慮到自身的風控問題和流動性風險。
行業期指的發展剛邁出第一步,港交所計劃,待行業期指的流通量建立起來後,再推出對應的行業指數期權。對於博彩業指數,中華交易服務則計劃在行業期指之餘,在內地尋找合作夥伴發展博彩業ETF產品。
A股指數期貨暫緩
隨著行業期指先行推出,市場也關注香港去年已經開始醞釀的A股指數期貨何時得以面世。就在上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已經搶佔先機推出了MSCI中國指數期貨和期權合約,反映海外市場對於A股指數期貨的需求不減。
“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研究和準備,內地(監管機構)對純A股的境外期貨政策本身比較謹慎。”負責與內地溝通的薛均坦言,去年下半年市況波動後,由於有關政策進一步不明朗,在香港推出A股指數期貨的計劃還需等待監管批准。
A股指數期貨暫緩的情況下,中華交易服務在其他跨境業務上並未停下,儘管深港通尚未宣佈開通時間,該公司旗下的指數已經做好準備。上月底,中華交易服務宣佈將在其滬港通300指數中加入深圳個股,並將指數改名為滬深港300指數,新指數將於5月23日正式生效。
“我們已經按照我們的標準預選了100只深圳個股,把深港通的概念從技術角度再推進一步。”薛均透露,目前已經有內地金融機構與中華交易服務合作定制滬深港300指數的相關產品,包括ETF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