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疫情发展亦出现一定时间差。中国境内疫情防控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工作重点转向病例“清零”、巩固战果及加强境外输入风险。欧洲地区的形势则趋于严峻,现存病例数已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世界卫生组织判断欧洲已经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事实上,欧洲当前的疫情形势与中国抗疫初期的艰难情况类似。同时欧洲各国一些特殊国情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困难。然而,病毒是全人类健康和安全的共同挑战,中国与欧洲应携手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全方位的抗疫合作。
从1月底法国发现首例病例后,欧洲国家对通过撤侨等渠道流入的病患防就展开了严密防控。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人员交流频繁复杂,这让并非直接从疫区直接进入欧洲、“散落民间”潜伏病例难以预防,给欧洲整体筛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而在早期,欧洲国家普遍认为采取入境健康检测的措施成本过高,所以在较长时间内采取密切观望态度。直至2月下旬意大利疫情出现“爆炸性增长”并迅速向欧洲各国蔓延,才使欧洲各国纷纷拉响警报。
多年来,在战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庇护下,欧洲在公共卫生领域一直“岁月静好”,未曾在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等疫情中经受考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虽然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较早意识到新冠病毒的特殊性,但民众和社会仍然将其视为平常的季节性流感。德国电视一台在3月5日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德国66%的民众认为情况尚在控制中,而76%的民众则对感染病毒“并无太大担忧”。同时,欧洲民众长期以来崇尚个人自由,因此很多欧洲人并未对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加以足够的重视,而是继续遵循其原有的生活方式。这也能使我们理解意大利北部封城后民众上街庆祝休假或停学,德国宣布取消千人以上集会后举办999人参加的音乐会,比利时在宣布暂停全国餐饮店经营前民众纷纷选择再去“吃顿好的”。
多年来,公共卫生危机处理等内部安全议题属于欧盟“高政治领域”,其决策更多出自成员国的相关部门,在欧盟层面仅仅由内政部长特别会议、卫生部长会议来进行协调。欧盟机构缺乏权力实施全面的防控措施,更难以调动全欧医疗资源进行集中检测、收治和抢救。同时,欧洲申根区国家内部早已实现高度的无障碍人员流动,若缺乏精细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各国极难准确掌握人员流动信息。
从物质条件上看,欧洲国家的口罩、呼吸机、防护服、检测试剂盒等必要防疫物资进口比重较高,且各国工厂转产和迅速扩大产能的灵活性不足。这使得五亿人口的欧洲难以实现“应防尽防”、“应收尽收”和“应治尽治”,只能集中有限医疗资源用于重症患者,使得一些轻症患者和其他有普通感冒发烧症状的民众成为整个防疫体系中的巨大不确定性。英国甚至提出咳嗽发烧病人自行隔离七天“自行形成免疫力”的特殊建议,把问题“交给时间”。
然而,新冠病毒的传播不仅无国界限制,其威胁亦上至庙堂之高。欧洲多国部长级官员甚至西班牙首相夫人等高层人士都难以幸免。节节攀升的确诊数字也意味着欧洲到了“特事特办”的关键节点。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呼吁各国应采取“全政府”、“全社会”和“全人类”的特殊手段战疫,新冠肺炎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大考,需要各国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特殊时刻共渡时艰。
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四十五周年,也是欧盟新领导人履新之年和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中欧更应为双方人民健康福祉和全人类的公共安全,加强相关防疫合作。目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同欧盟机构领导人和德、法、意、英等国领导人进行了密切沟通,中欧双方就坚决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展现出高度政治共识和坚定的决心。中国卫生部门和相关专家也与欧盟及中东欧十七国进行了视频会议,交流病毒研究相关成果和防疫经验做法。中国医疗专家团携大量物资驰援意大利,阿里巴巴等企业也通过中欧直航和中欧班列等渠道为欧洲抗疫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中欧之间虽然国情不同,疫情发展也处在不同阶段,但中国作为战疫先行者可以为欧洲在物资、经验和知识方面提供更多帮助,中欧之间的政治支持和医疗科学交流也将是战胜新冠病毒的宝贵动力。相信中欧之间的携手与共、守望相助将为全球战疫胜利奠定基础。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