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11日電
題:不放棄每一個夢想——走進安徽特奧足球隊
新華社記者詹婷婷
在巴西足球世界盃吸引全世界目光時,一群特殊的足球選手帶著他們奮力拼搏取得的榮譽,靜悄悄地回到了故鄉——安徽省馬鞍山市。
這12名來自馬鞍山特殊教育學校的“足球小將”,最大的21歲,最小的15歲,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有幾個孩子還是多重殘疾。在6月底舉行的2014年全國特奧足球比賽中,他們代表安徽特奧足球隊,摘得了銀牌。
記者日前到去採訪這支足球隊的時候,學校已放暑假。但是,出於對足球的喜歡,隊員們還是央求他們的教練、馬鞍山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高玲玲每週給他們組織幾堂訓練課。
1992年,在當地一所小學從事體育教學的高玲玲,受老同學所托,走進了這所特殊學校,成為他們唯一的專職體育老師,一幹就是22年。
曾入選安徽省女足隊的高玲玲,期待這些特殊的學生們也能享受足球的快樂。於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學校還沒有場地的時候,她就組建了一支足球隊。
可是,智力障礙的孩子們踢足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跟他們溝通很困難,”高玲玲說。“我開始也很著急、很急躁,但是看到他們在碰到足球時那麼快樂,就什么氣也沒有了。”
為了讓智障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高玲玲設計出種種新鮮的教法,學生一遍聽不懂,她就說十遍,說一百遍。上足球訓練課時,有的學生不會曲線跑,她就地取材,將足球擺成曲線形狀讓他們繞著跑。
21歲的洪敬海從2003年開始跟著高玲玲踢球,2006年開始參加有對抗性的訓練,但直到今年,他才知道比賽該踢向哪邊的球門。“在之前的比賽中,我就只好站在相應的球門後邊,他就知道方向了,”高玲玲說。
在這近20年的時間裏,高玲玲的足球弟子已經換了好幾撥,取得了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各種榮譽。被稱為“高媽媽”的她帶領一批又一批弟子享受足球的快樂。
“智力障礙的孩子,其實自製力要差得多,”高玲玲說。“但是,每次訓練時,特別是大賽前的強度訓練時,他們雖然很辛苦,卻從不喊苦喊累。”
“特奧足球給了這幫孩子展示自我,接觸社會的機會。”高玲玲希望,他們通過足球收穫了更多的快樂。
15歲的朱旭東,母親朱明君是位單親媽媽,她每天要花費單程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送兒子上學。“孩子踢球好幾年了,經常參加集體活動,還去各地比賽見識外面的世界,有了很大的轉變,更加陽光、開朗、自信,表達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高玲玲告訴記者,由於當地政府的重視,馬鞍山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環境在2008年有了很大改變,學校有了自己的跑道、操場、草皮球場。
目前,馬鞍山市業餘足球俱樂部的成員們也成了特奧足球隊的陪練。“感謝政府和社會上的好心人們對這幫特殊孩子的關心和愛護,”高玲玲說。“我的學生們現在很幸福,期待更多人能關注其他各地那些熱愛足球、熱愛運動的孩子們,幫助他們取得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世界盃也是這支特奧足球隊隊員們目前最熱衷的訓練場下討論話題。
“你最喜歡的球隊是哪一隊?”記者與一位叫馬衛建的隊員聊天。他是一名孤兒,目前仍生活在福利院。在馬鞍山,不知道生父母姓氏的孤兒大多姓馬。
“希臘隊”,他說。
“為什么?”
“你行我也行。”馬衛建笑了。
這句話是在上海舉行的2007年世界夏季特奧會的主題口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