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称,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工作完成的方式和地点都产生了影响,疫情暴发一年了,请问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中方将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特别是国外品牌消费方面有什么影响?
李克强对此表示,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当时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
“记得后来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铺,在一个小店,店主跟我说:3个月没有营业了,因为政府减免税费,支持减免房租、水电费,稳岗补贴资金到位,我们没有裁员,挺过来了。我问员工的工资怎么办?他说当时只发生活费了。在场的20多位员工都说:店里管吃管住,不让我们下岗,还有什么说的。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李克强说。
李克强表示,去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当时我们也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实际上是相信只要能够实现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就有经济的正增长,因为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的韧性,广大人民共克时艰,最后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也实现了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
李克强称,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我们相信,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更多的就业岗位会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我们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我们也很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去年疫情中就业方式也有新变化,像我们这几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购、快递等逆势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我们要一方面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
“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李克强说。
至于老年人问题。李克强表示,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
李克强最后表示,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就会多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相信中国人民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逐步迈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