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杨桦:人机协同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有助于提升中国整体竞...

界面新闻

text

人机协同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了。

所谓“人机”,意味着人和机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过程。自计算机诞生以来,科研走过了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适应人的历程。互联网时代的机器,则意味着更复杂的自然语言理解、情感计算和更深入的人机交互。

在商业领域,国内最先提出“人机协同”战略的公司是来自重庆的云从科技。2015年,云从把人机协同的概念进行“三段理论”的拆分,分为“人机交互、人机融合、人机共创”三个阶段。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推进,人机协同的概念被广泛接受。例如在工业领域,以前不得不做的很多苦活、累活,现在由机器来完成;在企业管理上,机器的加入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再比如,银行、金融等服务业中,机器能提高服务体验,让用户通过机器自己找到解决方案。

AI虽然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但在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公司们专注不同的垂直领域,头部们均被资本和政府所看好。

业内俗称的“AI四小龙”(也有说法是“计算机视觉四小龙”)里,商汤、旷视的资方均为全球性投资机构,云从科技则背靠重庆政府,其股东多为国资、产业基金,是一个纯内资企业,因此被称为四家独角兽里最“国家队”的一个。

刚刚过去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云从推出了一款新品“轻舟平台”, 作为社区、学校、园区等多场景适用的综合解决方案。云从科技高级副总裁杨桦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到, 轻舟的属性是一个具有“可扩展性”的方案,能克服传统综合解决方案一经部署就难以调整的缺点,并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

过去,云从擅长的是安防和金融领域。杨桦透露,疫情中,云从的人机协同及AI技术落地了包括社区、园区、学校、机场等应用场景,应用的方案包括本次大会发布的“轻舟平台”,以及云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云从AI智慧防疫检测方案、升级携带防疫功能的日曜AI相机等。杨桦称这些都是云从长期战略的体现。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曾多次提到,在AI落地期,人机协同是核心战略。

杨桦解释,云从将人机协同作为核心战略的理由在于,人机协同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她认为,发展人工智能意味着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其中,人机协同的目的是通过AI技术帮助行业管理者、专家、普通从业者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的数量级提升,实现全社会的效率最大化。

例如,在疫情中最受关注的医疗+AI领域, 主要矛盾是稀缺的专家资源与海量的病患需求。人机协同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将医疗专家的知识技能模型化、自动化,自动判断过滤90%以上诊疗信息,使得医疗专家集中处理10%的关键性问题,令医疗专家的服务能力扩大了10倍。同时,通过赋能给广大的普通医师,使得更广泛地区的病患也能获得与中心城市居民相同的诊疗效果,提升全行业的效率与服务品质。

采访中,杨桦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经历3次技术变革浪潮的叠加:

第一浪潮阶段,主要特征是多个人机协同感知端的技术点实现突破。特别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以帮助生产者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富创造力的工作。例如在银行网点,人脸识别产品替代人工进行人证核验,使高柜柜员可以从事理财营销等活动。

第二浪潮阶段,主要特征是完成感知、认知到决策的人机协同技术闭环,以及AI工程学对效率呈现数量级提升的作用。帮助行业专家实现知识模型化、自动化,帮助行业决策者实现更全面地掌控与更合理的决策。

第三浪潮阶段,主要特征是人机协同关键技术成熟,通过新一代人机交互体验实现智能化内容的高效生成,释放生产能力、提升生产效率。

谈到人机协同平台的应用,她透露,云从的目标是做成包含人机协同平台和智能设备/HCI模组的智能应用,通过各种设备感知用户和场景信息,连接数据、知识和专家输入进行认知和决策,最终服务于人。下一阶段的动作是在感知、认知、决策相结合的AI技术闭环下打造人机协同。

杨桦还表示,人机协同是强国之路的必然,是占据中美竞争核心高地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力。

困难也无法避免。由于被列入实体清单,技术交流和研讨的脱钩将不可避免对研发的速度带来影响,人工智能行业已成为被美国封锁的焦点区域。

杨桦坦言,基于现状,行业还不能判定何时能实现全部自主,由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云从希望核心科技企业要一起抱团取暖,人工智能技术只有通过不断实践积累,在复杂场景下优化升级算法、算力、核心应用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度磨合,才能在场景化落地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