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 希望在大陸設臺文化中心 專家稱

APD NEWS

text

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台28日起開始6天的訪港日程,在首日的媒體見面會上,她表示與大陸簽訂文化協議不是文化部門可以做的決定,需要整體協調。她希望在大陸各個城市設立臺灣文化辦事處,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28日的香港陰雨綿綿,本來預定好在香港演藝學院戶外場地與媒體見面的龍應台,臨時將地點改在了室內的光華新聞中心。在工作人員介紹下,龍應台和媒體記者一一握手寒暄。這是她以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的官方身份首次訪港,比起9年之前在香港教書寫作的閒散日子,她此番回港頗有些“榮歸故里的味道。

龍應台此番回港,頗有些“榮歸故里的味道。 亞太日報記者王璽攝。

“緊緊擁抱寬容的核心價值

此番訪港,龍應台將在香港大學百周年校慶發表演講,參訪西九文化區發展、參訪香港設計產業和藝術村建設,但並無與香港官員會面的計畫。但她表示,她可以從頭到尾感受到香港政府的善意,之前在臺北就已經同包括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內的許多港府官員有過接觸和溝通,“這次時間緊張,我希望實地走訪一些地方,有些事情在辦公室可以談,不需要來香港談。

談到兩岸四地的文化差異,龍應台說,由於不同的歷史脈絡,兩岸四地的文化強項也不一樣。臺灣有來自泥土的情感和能量,有擁抱泥土的社群;香港是開放包容的國際都市,有公民視野和“低調的理性,大陸地大物博,有幾千年的文化沉澱和堅韌不拔的力量。她強調建立更深的交流機制,需要“彼此信任。她說,臺灣和大陸面對制度文化的“巨大不同,在文化交流時面臨種種障礙;需要用謙虛態度給與彼此空間,彼此影響和說服,才能向這一方向努力。她希望香港能緊緊擁抱“寬容的核心價值,她回憶起在香港的九年裡,每個周日都可以看到整個中環被來自菲律賓和印尼的幫傭所“佔領。“不管起始是如何,但這一幕都讓人很感動。這樣一個社會可以把自己最寶貴的空間讓給別人,這正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之一。

龍應台強調建立更深的交流機制,需要“彼此信任。亞太日報記者王璽攝。

“只有讓公權力進來才會有實效

龍應台說,她非常希望能在大陸各個城市都成立類似於香港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臺灣文化中心。她以港臺現在的交流機制,如“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等機構為例,說相對於從前更少正式接觸的情況,這些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但相較於同其它地方正常的往來還是不夠的。她認為,很多事情是只有公權力的機構才能夠拍板定案,因為只有政府機構才會有預算和決策權。通過半官方半民間的力量商談後,還是需要去尋找預算和可以決策的機構。

對於兩岸簽署文化協議的問題,龍應台則表示,這不是文化部單一部門可以決定的,還需要政府整體的決策。“只有政府對政府的往來才是最有效的,只有讓公權力進來才會有實效,她說。

對於在大陸設臺灣文化中心一事,香港資深傳媒人郭一鳴表示可以“期待。他說,現在經貿往來問題已經取得一定突破,兩岸的經濟往來會給臺灣現任領導人支持率上的助力。只要不涉及政治軍事問題,其他的事情臺灣方面“都不會太抗拒。文化辦事處的設立最重要是名稱的問題,如果雙方協商,淡化名稱的主權問題,通過“兩會——海協會、海基會,文化中心的設立是“可以談的。但是郭一鳴認為不要期待在短時間內實現。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教授張少威的反應略有不同。他說,能不能設立臺灣文化辦事處的關鍵還是在於文化辦事處屬於什麼樣性質的機構,以什麼樣的模式設立,大陸方面是不可能接受威脅到主權問題的辦事機構設立的。

龍應台曾擔任港大教授,親身走訪觀察香港社會,寫成《龍應台的香港筆記》,從她的作品裡不難看出香港在她生命裡留下的深刻印記。這次故地重遊,她對記者說:“我這次回來,看到中環聖誕節的燈,看到地鐵站,一切是那樣熟悉,想起以前要去便利店買牛奶,兒子在家等我。談起對香港的感情,她認為香港“從來不是文化沙漠,這都是外界對香港的誤解。“我在香港九年,見到特別多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對文化、文字的情感力量有恆久的追求。香港就像有一百個抽屜,九十個都沒打開過,這抽屜裡藏著無數的故事和情感,龍應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