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牛津詞典2016年度詞爲啥是它?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夏文輝)牛津詞典日前公布“2016年度英文詞彙”爲“後真相”(Post-truth),意指“相對于情感及個人信念,客觀事實對形成民意只有相對小的影響。

“後真相”的初始含義是指“當真相被披露後”。美國《國家》雜志1992年在一篇針對海灣戰爭的文章中使用該詞,並賦予“情緒的影響力超過事實”的語義,此後這一含義成爲主流。

比如,美國《紐約時報》網站今年8月發表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威廉·戴維斯題爲《後真相政治時代》的文章,認爲在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中,事實從來被認爲占有神聖位置。每當民主跑偏,當選民被人操縱或者政客欺詐,民衆都會訴諸事實。但在今天的社會,事實似乎漸漸失去主導社會共識的力量,這種非常普遍的感覺讓人認爲社會已經進入“後真相”的政治時代。

根據牛津詞典,“後真相”以往並不常用,2016年使用頻度增長2000%。牛津詞典評選年度詞是“爲了在語言方面反映過去的一年”,牛津詞典總裁卡斯帕·格拉思沃爾說,當過去的一年被極具爭議性的政治和社會爭論主導,“後真相”獲選2016年度熱詞並不意外。英國的“脫歐”公投以及出乎大多主流媒體預料的美國大選結果,都是“後真相”新含義的體現。據統計,這個詞在這兩次事件後使用量激增,在歐美國家成爲流行詞。

牛津詞典候選熱詞:

除了年度詞“後真相”,牛津詞典認爲2016年使用激增的詞彙還有這些:

——adulting:成年人的行事方式

——alt-right:另類右翼運動,特指一些思想極端保守的團體

——Brexiteer:英國脫歐支持者

——chatbot:聊天機器人,特指網絡上的自動聊天程序

——coulrophobia:小醜恐懼症

——glass cliff:玻璃懸崖,由“玻璃屋頂”衍生而來,指女性或特定群體在上升到領導地位時處于的危險境地

——Woke:叫醒,特指對社會不公正大聲疾呼

牛津詞典以往的年度詞:

2015·emoji:流著淚的喜悅表情

2014·Vape:抽電子煙

2013·selfie:用智能手機自拍

2012·omnishambles:一團糟

2011·squeezed middle:被擠壓的中間部分,形容生活艱辛的中産階級。

2010·big society:大社會,英國時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在競選中首次提出,主張給民衆和地方政府更多權力

2009·unfriend:刪除好友,是Facebook等社交網絡中常用詞語

2008·hypermiling:超級惜油,意爲有車族對汽車進行改良或改進駕車技巧以使汽車在消耗一加侖汽油時行駛的裏程數達到最大。(完)(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