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恋爱指南,足以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

亚太日报

text

当丹尼尔·戴-刘易斯在《魅影缝匠》里谈起恋爱,就像一个羞赧的小伙子。

一直以来,人称DDL的戴-刘易斯,常年雄踞各种“最性感男性”榜单。坊间热衷于传颂他一人独得三座奥斯卡影帝奖座的彪炳战绩,也好奇着他和伊莎贝尔·阿佳妮那段“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魅影缝匠》中,不论是坐在海滨小餐馆窗边含着笑,还是送心仪的女孩来到房门前,他饰演的雷诺兹·伍德科克在一举一动间,根本就是“芳心纵火犯”标本!谁还记得眼前这个英俊男人,现实中已过耳顺之年?

先别着急许下“我要魂穿女主角阿尔玛”的心愿。如果你想要与雷诺兹共度余生,除了要有离开闭塞小镇、拥抱花花世界的勇气,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心理准备:

首先,事业将会是雷诺兹的人生重心。

《魅影缝匠》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55年。纵观上世纪的欧美社会风尚发展历程,1950年代恰恰来到高级时装的最后辉煌期。在下一个十年的青年亚文化风暴横空出世前,普罗大众追逐着专事生产优雅礼服的设计师,沉浸在二战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中。

与女性在战时顶起半边天的角色定位不同,这时候的性别思维显然趋向于保守。时尚杂志也好,广告宣传也罢,无不透露出一个信息——妇女必将回归家庭,花样繁多的时装和美妆产品,则是帮助她们留住丈夫的利器。其中,高级时装修饰身材的剪裁,更是大受欢迎。

还记得电影里,阿尔玛首次描述自己穿上雷诺兹所设计的服装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吗:“我从来都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的肩膀太宽、脖子消瘦得像一只鸟、没有胸部、髋部过宽、胳膊粗壮……但穿上他的裙子,我就变得完美。”

尽管高举女权大旗、指责这类服装助长取悦男性风气的声音不在少数,迪奥、巴黎世家,以及雷诺兹的参考原型赫迪·雅曼,仍是当时备受爱戴的大师级人物。

随着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在1953年举行,像雷诺兹这样驻扎伦敦、受到皇家认证的名设计师,身价也进一步水涨船高,贵客云集。所以不难理解欧洲公主为什么到访,以及雷诺兹解释自己不仅为她制作婚服,连受洗服、上庭的服装,甚至衣橱里所有新一季礼服都出自他手的说辞。如何强化自己的事业光环,这是他最关心的。

作为一个创作型人才,雷诺兹当然非常重视保持自己思绪的延续性——早餐的绝对安静、工作时的零干扰、夜晚的个人时间,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工作进度。即便他再爱阿尔玛,也会因为她打破这种秩序而大为光火。

可能唯有阿尔玛烹饪的蘑菇,能让他暂时停歇,展示自己虚弱的一面。

其二,当缪斯是个体力活,还需要一颗强心脏。

1950年代最著名的模特之一朵莲丽,虽然常被认为不是正统美人,但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合作对象。因为她拥有不可思议的耐性,能够数小时摆同一个造型。而阿尔玛,恰恰拥有这样的能力,能够配合雷诺兹的起早贪黑,成为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对象。

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模特仍人微言轻,不存在恃宠而骄的可能性,更像一副任人摆布的衣服架子。所以我们能看见雷诺兹大肆抨击阿尔玛的品位,不给她质疑自己手艺的机会。

这也透露出了从古至今时装屋里的一条规则,那就是“设计师中心制”,亦即每个人都必须尊崇雷诺兹做下的所有决定。

其三,雷诺兹对礼仪的极端挑剔。

任谁都无法否认,伦敦这座城,始终是绅士的一个精神故乡。坚持这种“英国特性”,也成为许多服装设计师必做的动作,甚至成为事业策略的一部分。

雷诺兹亲近权贵,是因为如那个时代的其它同侪一样,他笃信自己制造的风尚,应该根植于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他尊重设计传统,外语流利,彬彬有礼。反过来,他也希望自己的客人,拥有同样无可挑剔的言谈举止。

而一头栽向餐桌、不省人事的芭芭拉·罗斯,显然不是他中意的客人。电影里对这种情绪的暗示,相当昭然若揭:

先是雷诺兹的姐姐西里尔劝他稍安勿躁,对方毕竟是有钱有势;后有阿尔玛硬闯芭芭拉卧室,从这位女士身上扒下礼服,说“如果她要穿伍德科克出品的服装,就不能做出这么荒唐的行为”,雷诺兹对此表现出万分感激。

按前英国版《Vogue》主编亚历山德拉·舒尔曼的话来说,《魅影缝匠》仍逃离不了对这个行业的夸大其词。在现实中,大多数设计师虽然掌握一定话语权,也时而对客人有怨言,但完全不可能这么任性妄为,除非他准备退圈。

那么,电影里的这个情节设置,就十分值得玩味——雷诺兹用一种有损礼仪的方式,去坚持自己最重视的礼仪。但这能代表他在这个原则上有所松动吗?

电影中,向客人展示服装时,像千千万万的设计师一样,雷诺兹站在后台门口一遍遍确认模特的造型,时而探头关注沙龙里的情况。轮到阿尔玛上场,他却凑到猫眼前窥视她,目睹她展露着在走秀时不被允许的微笑。

其实这个表面一本正经的男人,早就被改变。

到最后你会发现,《魅影缝匠》里的高级玩家,并不一定要擅长男女角力,但必须在用文雅举止与严谨秩序粉饰下的社会氛围里,能够看清对方的性格弱点。重拳一击,必有回响。

(来源:幕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