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傳統產業注入“智能化”動力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李崢巍、陽娜)11個政府部門聯合推動“智能製造”“機器人”新技術應用;“智能製造”試點地區上半年相關產業維持高增速;高校、大企業、“創客”紛紛出招“智能製造”,讓無人工廠、機器人手術成現實……“智能製造”正從概念構想,變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

18日上午,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室,神經外科領域專家田增民正準備開始一場和以往不同的帕金森病手術。

手術開始前,醫生需要針對患者情況,在計算機軟件上制定手術規劃確認靶點;手術中,機器人將借助操作平臺精準定位,以只有1到2毫米大小的創口抵達靶點。整個手術過程中,機器人精準完成了“醫生助手”的職責。

這個名為“Remebot”的智能手術機器人並非首次亮相。“該技術已經與多家中國神經外科領域領先醫院進行臨床試驗和合作,預計3年內,該機器人將進入數百家國內外醫院。”技術研發企業柏慧維康首席運營官聶智說。

資料圖:微型折疊機器人

機器人大踏步進入人們的視野絕非偶然。蘊含尖端技術及前沿科學的機器人被認為是“智能製造”趨勢下的關鍵技術領域,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正推動“智造”成果應用。

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等11個政府部門近日印發《關於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提質增效的指導意見》,鼓勵企業通過新技術降低成本、提升效能。其中,鼓勵智能製造、機器人、數字化車間、雲製造等受到關注。

“從全球看,新技術的誕生是一種必然。這也讓中國快速步入新的IT時代,即‘智能科技’時代,智能化將給中國傳統產業提供轉型的動力,促進生產力提升。”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說。

“北人”是北京一家從事印刷機生產的企業,近年來持續遭遇產能過剩。2012年時,公司十幾個業務單元,絕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

“當年公司開始‘止血’,關停並轉虧損業務單元10個,探索產業智能化轉型。”公司董事長張培武說,此後團隊打造了一個印刷智能工廠,總體人員數量減少了40%,而生產能力提升了30%,成本下降了35%。

同時,“北人”所在的辦公樓也開始轉型為孵化“智能製造”“機器人”的產業空間,目前已聚近20家研發生產企業。

“北人”是中國首都謀求經濟升級的縮影,智能化正帶動產業實現高速增長。“上半年,北京的現代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2%,佔工業的比重超過51%,創歷史新高。”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說。

事實上,除了為傳統產業注入“智能”基因、升級既有產能,政策也在鼓勵通過新技術帶來新供給。這其中,雲計算、大數據正通過智能化手段帶來新的服務、產品、需求。

在創業熱情迸發的北京中關村,國內首個高度聚集智能製造核心技術的創業街區“中關村智造大街”日前正式亮相。當日,工信部與北京市推動設立了“北京市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創新中心”,以此鼓勵創客“試水”人工智能、智能硬件。

業內人士認為,疊加了產業升級內在需求、政策支撐與“草根”創新熱情,中國的智能製造已經實現了快速躍升。可以預見,智能化將越來越多地為產業經濟釋放新的增長活力。

懷進鵬說,智能化正開啟一個五彩繽紛的時代。預計到2020年,超越信息技術本身的智能化與傳統產業融合,包括智能製造等,將會佔到中國40%的GDP,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