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稱,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加熱做飯時,會產生大量醛類化合物,可能導致癌症、心臟疾病以及癡呆等多種病症。科學家推薦使用橄欖油、椰子油、黃油甚至豬油替代普通植物油。此外,牛津大學的神經學科教授斯坦還通過研究發現,吃太多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產生的Ω-6脂肪酸會取代大腦中的Ω-3脂肪酸,致使後者含量顯著降低,可能導致心理健康疾病或失語症等。
“培根火腿致癌”風波剛剛平息,“植物油致癌”說法又甚囂塵上。超市里食用油琳琅滿目,大多都來自植物,該如何選擇,才能給家人做出健康美食呢?
1.人體需要多種脂肪酸
人類為什麼需要食用油? 脂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一個健康成人體重的14%~19%是脂肪組織,它保護著我們身體的所有臟器,皮下脂肪組織能維持體溫恒定。脂類還是構成大腦、神經系統的主要成分,並和人類和生育能力有重要關係,脂溶性維生素A、D、K、E的吸收利用也離不開脂肪。
按飽和度劃分,脂肪酸分為飽和與不飽和兩大類,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再按不飽和程度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
我們飲食的脂肪來源多種多樣,堅果和植物油富含Ω-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而魚類中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動物性脂肪如牛油、奶油和豬油含飽和脂肪酸較多。
Ω-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以亞油酸為代表,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以亞麻酸為代表,均屬於必須從食物中提供的必需脂肪酸。亞麻酸在體內可以衍生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嬰兒視力和大腦發育不可缺少的,長期缺乏對調節注意力和認知能力有不良影響。同時這兩種脂肪酸在體內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對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豬油黃油不能常用
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欖油等,由於脂肪酸構成不同,又各具營養特點。橄欖油、茶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則富含亞油酸。大豆油則富含兩種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和α-亞麻酸。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膽固醇及促進孕期胎兒大腦的生長發育的作用。此外,菜籽油,尤其是低芥酸菜籽油也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及亞油酸,還含有一定量的α-亞麻酸。
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含大量亞油酸,亞油酸不耐熱,不適合做冒油煙的炒菜,到冒油煙的溫度(將近200℃甚至更高)會發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質。
“部分植物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氧化,生成過氧化酯質,這種物質能引起腦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所以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不要用來進行高溫煎炸。”醫師介紹,如果要進行高溫煎炸時,選擇豬油、牛油等動物油,或是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棕櫚油會更好,這類油穩定性好,高溫下產生的有害物質較少。
但這也不代表用豬油會更健康。專家認為,豬油黃油不能常用,因其含飽和脂肪太多。“膳食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明顯影響血脂水準。有證據表明,血脂水準升高,特別是血清膽固醇水準的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而膳食中飽和脂肪酸是血清膽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高脂肪、高膽固醇膳食(包括攝入過多的烹調油和動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險因素。
不過,醫生也建議,因飽和脂肪酸不易被氧化產生有害氧化物、過氧化物等,人體不應完全排除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3.經常更換食用油更健康
據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合理膳食模式脂肪的供能比為20%—30%,不宜超過30%,其中飽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應低於總能量的10%。大多數學者建議Ω-6與Ω-3脂肪酸攝入比為4~6:1,對保持身體健康較適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的是每人每日25g—30g的食用油,也就是兩三白瓷勺的量。合理選擇有利於健康的烹調方法,是減少烹調油的首選方法,建議以蒸、煮、燉、燜、溜、拌、急火快炒為主。
最後,醫師總結道,豬油雖然較穩定,較適合高溫煎炸,但這種高溫煎炸的烹調方式本身就不被提倡,且豬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對於已患高血脂、脂肪肝的人來說不建議選擇。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含大量亞油酸,亞油酸不耐熱,不適合做冒油煙的炒菜,到冒油煙的溫度會發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質,但並非這些油就不能吃了,只要在日常做菜時,儘量降低烹調溫度,避免冒出油煙,是沒有危害的。單一油種的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特點也不同,因此建議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
而針對英國科學家的研究,有科普文章表示,部分植物油雖然不耐高溫烹調,但專家在試驗時是將油品加熱了30分鐘再測試醛類濃度,這和英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有關,他們用大量植物油最主要就是用來油炸,要知道“炸魚薯條”是英國地道美食,油鍋長時間的高溫自然會催生很多醛類物質。英國專家反對的是用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等長時間高溫烹調,但對我國人民來說,油炸本來就不是主流烹調方式,倒也不必過於擔心有毒物質的問題。
9種食用油應該這樣吃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的特點是風味突出,其中的亞油酸含量可達60%,亞油酸屬於Ω-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不耐熱。
◎玉米油
玉米油的特點是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維生素E較多,如果是玉米胚芽油可能還有較多的植物甾醇等有助於降血脂的成分。但要注意的是玉米油不太耐熱,做沙拉醬或者沙拉油比較適合,而且它的亞油酸含量也很高。
◎棕櫚油
棕櫚油在常見植物油中最不容易被氧化,因此可以用來高溫煎炸。
◎花生油
花生油對油溫要求並不苛刻,一般炒菜都可以用,味道也比較好,建議選擇市售的壓榨工藝花生油,不推薦自己榨油。如果自己榨的話,一定要選擇新鮮衛生的花生,減少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的污染。
◎大豆油
非常常見的食用油,其中以亞油酸為主,但是,亞油酸不適合高溫,煎、炒、烹、炸都會使其氧化聚合,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因此大豆油只適合用來燒菜、燉菜。
◎芝麻油
芝麻油保留了芝麻中的大量脂溶性營養素,除此之外,脂肪酸結構與花生油類似。
◎核桃油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且相對於其他植物油,Ω-6與Ω-3系脂肪酸結構比較合理,用來做涼拌菜還是很不錯的。但要注意其中α-亞麻酸轉化為DHA的效率很低,嬰幼兒輔食中添加核桃油的效果不如母乳或魚油。
◎茶籽油
茶籽油與橄欖油的成分類似,甚至單不飽和脂肪酸還略多一些,由於以國產為主,也比較物美價廉。
◎橄欖油
橄欖油是目前營養學界所推崇的地中海飲食模式的重要內容,其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作為烹調油有助於平衡整體膳食脂肪酸比例。但要注意再好的油也得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