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時值端午節,敦煌研究院選取併發布了敦煌遺書中部分關於端午節的記載,以重溫敦煌歷史上端午節不一樣的過法。
敦煌研究院網絡中心編輯付華林介紹,相對於多水的中國南方,西北的沙漠綠洲——敦煌,在文獻典籍裏並沒有本地端午賽龍舟的記載,卻因敦煌有座鳴沙山,形成了登高滑沙的風俗活動。
不賽龍舟去滑沙,這是敦煌端午特有的風俗。在吃粽子上,古代敦煌也不一樣,不是南方常見的粽子,而是“團粽”。“這是因為敦煌不產菰葉,也沒有可以包粽的竹葉。敦煌人就會在每年端午時把糯米煮成熟飯,然後放在一個淺容器內攤平,撒些紅棗之類的配料,上面加以重壓,使其黏結成型,當地又稱粽糕。”付華林說。
付華林介紹,端午節獻禮物在古代典籍中常常見到,甚至獻禮的價值很高,花費巨大。相對於中原地區,古代敦煌則以薄禮表厚意,主要禮物就是酒和麥麵。端午獻此二物,一是歡聚慶飲,二是祈福延壽。
“通過敦煌遺書,我們可以看出古代敦煌的端午節在內涵和意義上與中原地區基本一致,但同時也保留了一些自己的地方特色。”付華林告訴記者,敦煌作為絲綢之路的節點,在吸收諸多文化元素時,也保留了自身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