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美俄军机对峙是什么仇什么怨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马尧 **

自特朗普上台后,不少人期待的美俄关系转暖并未实现,双方的对抗体现在各个层面,其中军事对抗的意味越来越浓。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0日援引两名美国官员的话称,美空军一架RC-135侦察机在波罗的海上空飞行时突遭一架搭载导弹的俄军苏-27战机急速飞近,两机一度相距只有1.5米。

美军方称,俄战机当时的飞行动作带有挑衅性质,是不安全的。而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19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中立海域空域发现正向俄边界飞行的空中目标。为拦截该目标,俄波罗的海舰队防空部队的一架苏-27歼击机紧急升空,在靠近目标后判定对方为美国RC-135侦察机。

美军公布的俄美军机对峙照片

俄国防部指出,在伴飞过程中美军机进行挑衅性转弯,试图靠近俄方苏-27歼击机。俄罗斯飞行员实施机动,并伴飞至美侦察机改变航线飞离俄罗斯国境线为止。在驱离美机10分钟后,又有一架同型号美军侦察机向俄边境飞来,俄苏-27战机再次升空对其拦截。俄罗斯战机在该水域上空的所有行动都严格遵守国际法。

美俄军机对峙与美俄关系对立的战略环境有关。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国家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是地缘政治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按照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的观点,这种矛盾几乎无法化解。此次空中对峙的强度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种矛盾之深。

此次美军出动的RC-135侦察机其貌不扬,甚至称得上是外形丑陋,头部巨大的“疣猪鼻”形整流罩使其获得了“疣猪”的诨号。然而其本领确实不容小觑——其巨大的整流罩装有大量的电子天线,配合机内众多的电子侦察设备,RC-135能够对广泛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识别和监听。

美国RC-135侦察机 图片来源:网络

RC-135机载雷达可以收集预警、制导和引导雷达的频率等技术参数,并对其进行定位,世界上各种雷达参数都在其测量范围内。机上通信信号侦察系统可侦察到音频、话频、电传、电报等信号,在一万米高度可侦测到600至800公里距离的电台。

美军动用此类飞机在波罗的海进行侦察飞行,不仅有获取俄罗斯雷达和通信信号的意图,还企图通过侦察飞行引诱俄罗斯军机出动,借此了解俄罗斯的战备情况和危机反应模式。

此次俄方出动拦截美机的是大名鼎鼎的苏-27歼击机,这是苏/俄航空史上跨时代的杰作,不仅装备了俄罗斯本国,还远销国外,并曾在战场上取得了实战经验,其动力充沛,机动性强,且续航能力强,是进行远程拦截的理想机型。

苏-27歼击机 图片来源:网络

在冷战期间,苏联就曾用苏-27拦截挪威的反潜机,并将后者“开膛破肚”——将其发动机切开一个口,打坏发动机桨片,被军界戏称为“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现如今,这把锋利的手术刀又向美机划过去,虽然没有将其割伤,却成功将其逼退。而不到1.5米的飞行距离充分说明了俄罗斯飞行员大胆彪悍的作风,极其精湛的飞行技艺以及俄罗斯对大局把握的能力和对分寸拿捏的巧妙。

从美方的报道看,俄罗斯飞行员主要对美机采取跟踪伴飞的战术。这种战术对飞行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后果。2001年4月1日中国海军飞行员王伟驾驶战机执行类似任务时就是由于美机突然改变航向导致两机相撞的事故,最终导致王伟烈士血洒长空,令人唏嘘不已。

而俄罗斯飞行员这种贴身至1.5米的做法其实也引起了美军的恐慌,最后将其成功逼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博弈论中将其称为“小鸡游戏”——谁胆小谁退让认输。俄罗斯飞行员执行的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正当任务,自然底气十足,而美军飞行员则相反,加上飞机性能的差异,只能溜走。

随着美俄关系的持续恶化,以后类似的空中对峙还会不断上演。美国在不断指责他国飞行员不专业的同时罔顾自身危害他国安全的做法是各种空中对峙事件层出不穷的主要根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世界各大国的天空仍然不平静。


作者简介:

马尧,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关系专业博士,著名时事及军事评论员,从事地缘政治思想和军事装备及战略战役战术理论研究,澎湃防务军事顾问。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