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週一借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的契機批評日本的戰時歷史,這是中國官員最近一次明顯地將德日這兩個前軸心國對待二戰歷史的態度進行對比。外媒報導,圍繞一系列無人居住島嶼的主權爭議使得中日對抗加劇,中日兩國也圍繞這一問題各自展開了外交攻勢;如今通過不同內政與外交場合向日本釋放信號,已經成了如今中國外交語言的一部分。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 過去9年,中德兩國的雙邊關係從強調人權到著重經貿。兩國關係雖然時有摩擦,但雙方默契的“實用主義哲學,使兩國關係總在緊張時化險為夷。
從歷史資料來看,中德經貿關係的增長前景確實十分可觀。目前,中國是德國繼美國後第二大歐盟外市場;而自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德國在整個歐盟決策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愈發明顯;近期的歐委會主席之爭,也表明默克爾在歐洲的獨特分量。就在中國總理李克強上月訪英前夕,中國外交官對德國、法國與英國的排列順序,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中國對歐洲的理解,以及德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報導稱, 但對中國而言,德國似乎還有著另一個作用:歷史。 在周日李克強與默克爾會見期間,李克強在談到國際環境時說,“以史為鑒有助於更好著眼未來,更加珍視和平。不過,默克爾並沒有對此作出積極回應。
報導稱,自中國與日本就釣魚島問題發生爭吵以來,通過不同內政與外交場合向日本釋放信號,已經成了如今中國外交語言的一部分。週一(7月7日),中國隆重紀念“七七事變77周年。中國領導人近期對歷史的不斷強調,目的不言自明。
報導指,年初,在習近平訪問德國前夕,中國官員就希望柏林方面與中國一道,告訴日本如何看待歷史。換而言之,北京希望利用德國對戰爭的反省態度讓日本感到難堪。
不過,柏林方面的態度似乎也很明確。路透社的報導稱,在中國提出該請求後,柏林方面感到“不舒服。“大屠殺紀念館是一個禁區,路透社引述德國外交官的話說。
“就像安倍繼續使用歷史來為他自己的議程背書一樣,中國也會繼續這麼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政治和政策研究學院戰略研究教授懷特說,隨著亞太地緣政治格局和力量分佈的不斷變化,相關國家通過訴諸歷史,來進行理解與回應。
報導指,與德國不同,中國似乎在亞洲找到更多的“知己,比如韓國。在習近平訪韓期間,中韓兩國領導人還同意就二戰的“慰安婦問題展開合作。對此,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指責中韓兩國試圖將該歷史問題政治化,“日本認為這樣的話題不應該被當作外交議題。
《華爾街日報》 報導,週一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李克強站在默克爾身邊回憶說,週一是“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七七事變中,日本軍隊襲擊了中國部隊,標誌著八年浴血抗戰的開始。報導稱,默克爾沒有發表評論。
報導指, 中國政府經常對德國為二戰贖罪的態度予以稱讚,同時譴責日本粉飾其軍國主義歷史的行為。 默克爾訪華正值“七七事變紀念日。“七七事變標誌著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所以7月7日是中國政治日程表上的一個重要日子。中國週一高規格紀念“七七事變,領導人出席了紀念儀式並發表講話,全國電視臺轉播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講話。
李克強週一發表的講話並不是中國第一次試圖借德國這個最大歐洲交易夥伴、利用歷史向東京施壓。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早些時候,安排習近平訪德行程的中國外交官曾提議讓習近平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但遭到德國方面拒絕。2012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訪問波蘭期間參觀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紀念館,當時他也提到了牢記歷史的必要性。
報導指,在中國經濟實力日趨強大之際,圍繞一系列無人居住島嶼的主權爭議使得中日對抗加劇。與此同時,中日兩國也圍繞這一問題各自展開了外交攻勢。上周,習近平訪問韓國,分析師認為他此行是試圖與另外一個反對東京舉動的國家一同堅決反對日本最近取消集體自衛權限制的決定。
報導又指,默克爾訪問中國期間,貿易問題佔據主導地位。在德國最大企業高管的陪同下,默克爾週末開始在中國西南部四川省進行訪問,並談論合作領域問題。兩國官員稱,兩國經濟互補,互為最主要的交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