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6月3日電科技觀察:奧巴馬的“煤炭戰爭”理應走得更遠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在世界環境日到來前,奧巴馬政府公佈了針對發電廠的減排計劃。這被美國國內反對者稱為奧巴馬的“煤炭戰爭”。但國際社會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中,美國的作為還遠遠不夠。
應對氣候變化在美國面臨煤炭業和產煤州的強力反對,而發電廠碳排放佔美國總碳排放約40%,是第一排放“大戶”,亦是減排問題的核心。因此,奧巴馬通過行政手段繞過國會推出清潔發電計劃,提議在2030年前將美國現有發電廠的碳排放從2005年的水準降低30%。這顯示了奧巴馬在減排問題上的決心,同時也是他為留下“氣候政治遺產”所作的最後一搏。
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和碳排放大國,美國行動起來值得肯定與歡迎。過去20多年,美國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及在國際氣候談判中扮演的角色,與其自身經濟與技術實力、作為大國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及宣揚的世界領導地位極不相稱。國際社會樂見美國發揮帶頭作用,但美國的頭顯然帶得還不夠。
儘管奧巴馬希望在氣候問題上有所作為,但他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提出的減排目標被國際社會批評雄心不足,推動的碳排放限額交易法案也被國會參議院否決。此後,除了去年6月提出的美國第一份全國氣候行動計劃,他並無太多作為。
新的清潔發電計劃減排力度也不強。據美國能源信息局公佈的數據,得益於美國天然氣消費量大幅增加等因素,美國2013年與能源消費有關的碳排放(主要來自發電廠)已經比2005年下降10%。這意味著今後10多年,發電廠只要再減排約20%即可完成目標。歐盟委員會負責氣候事務的委員康妮·赫澤高在讚揚美國嚴肅對待氣候變化的同時,敦促美國“做得更多”。環保組織“地球之友”主席埃裏克·皮卡說:“這是向前的一步,但走得還不夠遠。”
對於這樣一個不那麼雄心勃勃的計劃,美國國內也評價不一。支持者讚揚“煤炭時代走到了終點,美國正在進入天然氣時代”,反對者則聲稱這會引發大量失業乃至“能源危機”。
兩種反應都有些誇大後果,但分歧的存在以及反對者誓言在法律和政治層面進行挑戰,充分說明計劃仍存在較大變數。《紐約客》評論說:“奧巴馬計劃的最終命運可能取決於2016年的總統選舉。”鋻於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氣候變化問題存在嚴重分歧,美國的長期減排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必須指出的是,美國推出新計劃不應成為對發展中國家提出更多減排要求的理由。各國都應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但各國的國情、責任和能力不同,所做貢獻的形式和要求也應不同。
美國在經濟實力、綜合實力和技術方面佔有很大優勢,理應在率先減排、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方面做得更多、更好。正如奧巴馬在宣傳清潔發電計劃時所說,美國“必須再多付出一點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