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造岛神器”共同经历恐袭惊魂 见证天鲸号挖泥船“重器”风范

亚太日报

text

2020年新年伊始,全球多地战乱爆发。《环球时报》记者在肯尼亚拉姆采访期间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但也正因为这场恐怖袭击,记者不仅看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同时也看到在重重危机之中,真正属于“大国重器”的担当。

紧急撤到“天鲸”号上

遭遇这场突发情况时,《环球时报》记者正在中国交建位于肯尼亚拉姆港的项目建设营地。在这里,中国企业帮助肯尼亚建设一座新深水港,以便为开发资源丰富的东非建立海上通道。承担这份重任的,就是人称“造岛神器”的“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

当地时间1月5日早上7时左右,中交天航局滨海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霍宗杰匆匆敲开记者的房门:“我们听见远处的枪声和炮声,形势可能比较危急,需要尽快收拾行李,我们随时准备撤退到‘天鲸号’上。”

记者赶忙打开窗门,看到不远处黑烟滚滚,枪声、直升机发动机轰鸣以及炮声隆隆,让人心惊胆战。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记者还是急忙将行李一股脑地扔进箱子里。刚迈出房门,匆匆赶来的霍宗杰告诉记者,距离项目营地只有3公里的驻肯尼亚美军基地受到袭击,形势比之前的情况都要危急,项目领导决定所有中肯员工登上在附近海域施工的“天鲸”号,保证人员安全。

记者提着行李下了楼,看到很多中方员工拿着包站在屋外等待指令,比起记者的紧张,他们看起来神态自若,不像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

的确,对于肯尼亚拉姆港的中国项目人员来说,这样的威胁,时时刻刻都存在。项目经理杨兵说,肯尼亚的安全形势一直不稳定。2017年,索马里青年党恐怖分子越境进入肯尼亚,就在距离项目部不远的两个村落大肆屠戮,多名当地民众被斩首。在记者来到拉姆港项目部的前一天,一辆当地的通勤车也遭袭击,三名乘客被杀。

因此在中企营地里,安保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营地里面除了持枪保安,附近还有警察24小时昼夜巡逻。营地周边,壕沟、掩体、铁丝网也都有序分布。但这些都是应急措施,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撤退才是真正安全的选择。

乘车抵达码头后,一艘运输船已经停在那里,中交天航局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已做好了撤离准备。但作为团队最高指挥的杨兵和霍宗杰必须回到项目部,并进行现场的紧急预案指挥、向国内汇报情况等工作。

登上运输船,记者跟随撤退的工作人员很快到达“天鲸”号。以前虽然多次报道这艘“大国重器”“蓝海巨兽”,但都是怀着一颗敬畏和好奇之心,如今远远望见“天鲸”号在海天之间的蓝色身影时,不禁有了回家般的安宁与舒心,感叹终于安全了!

“造岛神器”打造的奇迹

到了“天鲸”号上,船长谢晋与船舶书记郭业飞迅速组织会议,并商议人员安排。谢晋宽慰大家:“吃住都有保障,请大家不要惊慌和紧张”。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整个团队很快稳定下来。

安顿之后,在与船员们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更多“天鲸”号在肯尼亚的故事。拉姆港是东非“拉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运输走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以及刚果东部提供新的出海通道。拉姆港建成后,可创造超过7000个就业岗位,并为肯尼亚贡献1.5%的GDP。

但拉姆港建造工程面临的超级难题就是当地复杂的水文以及地质条件。拉姆港虽然港湾宽阔,但是进港通道狭窄,航道口门区域在涨落潮时极易形成强潮流。“天鲸”号的郭业飞书记举例说,“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就是因为港湾肚大口小,才能形成那么高的巨浪”。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拉姆港,大量的港湾或者外海潮水奔入进港通道,导致海水流速极大。巨大的潮汐曾折断过“天鲸”号用于固定船身、插入海底岩石重达98吨的钢桩。在船上工作了近8年的大副李泽强感叹说,“(拉姆港)是我在‘天鲸’号工作之后最难的项目。”

除了水文复杂,海底的地质环境更是前所未有。杨兵介绍说,海底就像是一块毫无规律的拼图,每块“拼图”的土质都不一样,有黏土,有火山岩,有沙土等。而且每块“拼图”的大小也不一样。这使得施工的难度成倍增加。

但“天鲸”号就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土质复杂,就做更为精细的地质测量;水文复杂,就密切监控水文以及天气变化,寻找短暂风平浪静的窗口期来施工。李泽强说,依靠“天鲸”号“无坚不摧”的绞刀,“没有中国造不了的港口”才成为现实。

“大国重器”当重任

“天鲸”号在肯尼亚的表现,也印证了中国企业在这里的发展。以前肯尼亚等大部分非洲基建工程是日本企业的主战场,但如今凭借着优质的技术及实在的价格,中国企业已占据肯尼亚基建产业的主要地位。蒙内铁路、拉姆港以及蒙巴萨港口的部分建设,都是中国企业全部或者部分参与的,被当地人称作“中国港”“中国路”。

在船上,记者也看到许多为项目部工作的肯尼亚员工。一名50多岁被称为“老马”的肯籍员工已经在项目部工作了4年,因为这份工作,他可以继续供养自己的儿女上大学。老马说:“目前肯尼亚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建设,我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来拉姆。”

他表示,对于拉姆地区的人来说,来这里建设的中国企业,就是“救星”。

1月5日晚上,《环球时报》记者在甲板上遇到在项目营地帮忙的女厨萨基娜,她告诉记者,自己也害怕索马里青年党,毕竟恐怖分子可不管杀的人是不是衣衫褴褛的贫民。但现在身处“天鲸”号上,她感到安全。这一刻,记者无比深刻地感受到了“大国重器”四个字的意义:大国担当,手持重器,所到之处自然要护一方安宁。

1月10日,由中交天航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之前,“造岛神器”只是在中国自己的领土上锋芒毕露。而这次“天鲸”号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它承载的是一个国家振兴经济的期盼、一个地区的民众对于和平、安宁、富裕的好日子的向往。

霍宗杰告诉记者,恐袭后他乘坐汽车返回驻地,负责驾驶的肯籍员工对于索马里青年党的恐袭表示担忧,霍宗杰明确告诉对方,“你会和我们一起上船的,我们中国企业去哪,你们就去哪。我们不会放弃你们”。

(来源:环球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