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中國春運是“史詩” 一票難求仍未解決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外媒稱,春運這個詞會在許多人的心中引發恐慌:火車極為擁擠,只能坐在廁所的地板上。

英國《經濟學家》週刊網站2月22日文章說,今年春運期間中國旅客發送量預計為28億人次,同比大幅增長。不過人們有理由對其必然帶來的東西不那麼悲觀。

這一數字表明,儘管中國快速城鎮化,但農村的吸引力依然很強。出行的人中有許多是農民工——進城打工的近3億流動人口。

據阿裏巴巴公司統計,今年的一個新趨勢是,部分家庭通過逆向流動實現假日的團聚。阿裏巴巴說,離開農村的家前往廣州等工業中心與兒女共度春節的老人數量“大幅上升。這意味著,部分流動人口現在已對自己在城裏的新家感到足夠自豪,已經開始炫耀了。

另據香港《亞洲週刊》2月22日文章稱,春運是一部難以結束的史詩,在艱困、驚險與難以預測的回鄉之旅中,不斷折射出中國的最新變化。

沒有變化的事實是,每一年農民工都約占春運總客流的七成——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預測,2015年春運期間,在2.6億農民工中,跨省流動的農民工將達1.6億人。

2015年春運,一票難求的現象並未解決,週期發生的春運仍在拒絕結束——然而從更大的層面觀測,中國高速鐵路網絡的迅速發展,也正在從技術層面逐年緩解這場綿延30年的頑疾。

然而從今年的春運來看,高鐵還很難完全勝任這一使命。

在廣州南站,很難看到一位農民工的身影,熙來攘往處,多是西裝革履、時裝香衣。而在老邁陳舊的廣州火車站外面,農民工則比比皆是。

不過,從2008年後,中國政府大力推動的用高新技術解決春運難題的技術流思路,已經體現出一個超大型國家的政府,其治理方式從簡單的行政思維朝著現代化與專業化方向的轉變。

儘管春運一票難求的事實依然存在,但高鐵網路初長成,已經給未來中國鐵路運輸能力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春運難題的解決,實質是中國城鎮化難題的解決。

解決農民工“春運難題,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分割結構的難題。爭取市民化、回流與返鄉創業、改善農民工生活狀況——而這三者之間,並非非此即彼的孤立關係,而是往往陷入巨大爭議中。

關於城鎮化與戶籍制度改革,社會學家陸學藝、農業專家黨國英主張儘快讓農民工在城市定居,給予他們完全的市民身份與待遇。

學者傅晨則認為,在沒有條件完全取消戶籍制度背後的城鄉與地區之間的利益差別時,城鎮化策略應該淡化與身份聯繫在一起的利益差別,從而使戶籍失去實際意義。

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則認為,大規模農民市民化理論上可行,卻很可能在實踐上導致農民工淪為城市貧民。

2014年中國政府定調,引導人口向中小城鎮就地轉移,亦即“就近城鎮化。

1月31日下午,重慶市紫建電子有限公司的年輕女工做工從容,並不慌張。她們基本是本地人,家住鄉下,卻並不遙遠。這裏有許多曾經在廣東打工回來的工人,至少對於他們來說,“離散已經成為過去式,“春運這部漫長史詩,在這裏安靜地唱完了最後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