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美国的朝鲜政策为何总是失败

IPP评论

text

作者:朱宰佑(韩国庆熙大学教授)

去年十月,朝鲜官方发表声明,呼吁各方为建立永久和平机制而缔结新的和平条约,以取代1953年朝鲜半岛的停战协议。朝鲜还透露称,他们在今年1月6日其第四次核试验前后,向美国提出了一个“秘密”协议。这一提议是希望通过放弃核试验以换取和平条约,及停止即将举行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而该提议却吃到闭门羹,华盛顿方面要求半岛无核化列入和平条约谈判的前提条件。而平壤拒绝了华盛顿的要求,因而提前放弃了谈判并试爆核弹。

然而,在新一次核试验后平壤再次要求缔结和平条约,提出美韩停止军演便停止核试验。朝鲜持续要求缔结和平条约的做法将会获得来自中国方面的支持。2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提议,各方应该签署一份既能实现半岛无核化,亦能达成和平条约取代停战协定。中国将这项提议视为一个折中意见,能同时满足美韩和朝鲜的要求,前者寻求实现半岛无核化,而后者希望维持其政权的安全与稳定。

2月23日,中国在北京的一个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上述建议,该记者会是在王毅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谈后召开。这次会谈十分重要,因为在朝鲜核试验一个月后,中美双方最终同意对朝鲜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王毅外长称,半岛无核化应该与由停战协定向和平条约转变同步推进,同样,作为回应,国务卿克里称朝鲜若能回到无核化问题的谈判桌上,美国可以与朝鲜达成和平条约。

和平条约的前景黯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的日子已进入倒数

在今年四、五月份,有关和平条约的更多细节被披露出来。4月12日,在日本广岛,国务卿克里同时提到了和平条约和更严厉制裁的可能性。克里称美国已准备好在保留前提条件下与朝鲜谈判,而在五月,中美之间讨论了朝鲜缔结和平条约的一套新条件。5月10日,据报道是中国方面提出的这些新条件,和平条约的谈判以朝鲜冻结其核试验项目,并重新加入核不扩散体系为前提。截至本稿写作时,尚未得到平壤方面的回应,似乎是在商讨中国提出的要求。

然而和平条约的前景黯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奥巴马政府已做好的谈判准备,在11月大选后是否还将为新一届政府延续,这一点非常让人怀疑,而且非常有可能将不再延续。

如果在这一问题上美国是真心地想和朝鲜一道共同参与,那它必须尽早采取行动。自比尔·克林顿起,美国都是在时任总统的最后任期阶段才开始与朝鲜谈判,然而没有一个继任总统延续了其前任与朝鲜的接触。

就以克林顿总统为例,直到其任职的最后阶段,才在1997至1999的四方会谈上开启了与朝鲜关于和平条约的谈判,然而谈判随着四方会谈的结束而结束。为了取得进展,克林顿派其国务卿前往平壤谈判,但亦未取得成功。因为当时距离克林顿卸任总统的时间越来越近,并且新总统在当选后便将这些努力都付诸东流。

而在布什总统的任期内,他本有机会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提出和平谈判,但是,在2005年朝核问题有关六方达成的“9.19”联合声明中,布什并未对此做出任何承诺。而三年后,六方会谈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专门负责与朝鲜的和平条约谈判,可是这个工作组连一次会谈都没召集过。2008年布什的任期即将结束时,他才匆忙地派他的工作人员前往平壤、新加坡和北京,寻求一个能一次性解决朝鲜无核化和和平谈判的机会。

这些努力又再次被新上任的总统打乱。奥巴马的第一项政策,是要求朝鲜完整地拆除核设施。在奥巴马对朝鲜七年的“战略耐心”政策后,如今在其任职的最后一年正在为条约谈判而和解妥协,同样的,这依然是太迟了。

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完全地执行制裁措施,古巴就是最好的例子

每一届美国新政府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并不与中国和朝鲜拥有共同的合作基础。美国仅将其视为对实现朝鲜半岛安全保障的不同模式。因此,美国更倾向于坚持类似于1991年朝韩双方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这样的东西。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和朝鲜认为的安全保障,是美国最终完全从朝鲜半岛撤军,以及美韩同盟的彻底瓦解。

由于和平条约的各相关方对条约各条款的认识并不一致,这使其成了一个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而现在,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各攸关方附加的前提条件,使和平条约的谈判变得愈发不可能。因而,在当前的这些前提条件下,以和平条约替代之前的停战协定,这样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而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完全地执行对朝鲜的制裁措施,古巴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苏联的解体严重削减了对古巴的石油供应,加之其国内的经济困难,从而将其政权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在此之下,古巴选择了摆脱孤立,寻求经济改革以维持政权。同样的逻辑可用于朝鲜上,减少对朝鲜的石油供应,也许如其他传统观点所言并不会导致其政权的瓦解,但能迫使朝鲜为了维持政权而摆脱孤立状态,放弃发展核武器。


*本文作者系韩国庆熙大学教授朱宰佑。译者系严灏文。

IPP评论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独家发布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