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經要排隊到三年以後”——西藏“古法”印經供不應求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魏聖曜黎華玲)在西藏,如果要請一部傳統雕版“古法”印製的經書,需要多久才能請到?

“按照當前的印經規模和速度,寺廟和信教群眾請一部雕版印製的經書,經過登記後要排隊到三年以後才能請回去。”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辦公室副主任、佛協木如印經院甘珠爾辦公室主任尼瑪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尼瑪告訴記者,以有著400多年曆史、西藏最大的雕版印經院拉薩木如寺印經院為例,用手工雕版“古法”印製的經書主要有《甘珠爾》《丹珠爾》和《十萬頌》,其中前兩部經書大約每年印製100套,《十萬頌》去年印製了600套,“遠遠不能滿足寺廟和信眾的需求”。

《丹珠爾》經書。

在西藏,大多數群眾都信奉藏傳佛教,信教群眾的家中幾乎都設有小經堂或佛龕。資料顯示,目前西藏全區共有大小寺廟和宗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僧尼4.6萬多人。

為什么寺廟和信教群眾“偏愛”手工雕版印製的經書?尼瑪說,雕版印製的經書可以保存500年以上,而現代膠印的經書容易脫頁、掉色,也就保存一兩百年。

“各大寺廟和信眾經常去木如寺請經,中國佛協西藏分會會選擇貧困或偏遠地區的寺廟贈送經書,每年贈送《甘珠爾》五六套。”尼瑪告訴記者,《甘珠爾》可以說是“西藏宗教社會文化的百科全書”,一套就有4.8萬多頁,每次印製都對雕版的消耗極大,因此每年印製的經書數量十分有限。

據介紹,西藏有著近60家像木如寺印經院、布達拉宮印經院這樣大大小小的傳統印經院,登記求經的寺廟和信教群眾佔到求經總量的約90%;這些傳統印經院同時接受海內外請經,但請走的“古法”經書數量較少。

“美國、法國等國家就從木如寺印經院請走過幾套經書,他們請到本國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料收藏起來。”尼瑪說。

“請經難”並不是現在西藏才出現的。60多歲的拉薩市民曲珍告訴記者,雖然現在請經要登記、排隊很久,而且請一套《甘珠爾》要花費兩萬多元、《十萬頌》一套3000多元,“可是放在以前我們普通人根本就請不到經書,只有有錢人、貴族階層才能請到”。

中國佛協西藏分會辦公室副主任、佛協木如印經院丹珠爾辦公室主任昂布傑說,在自治區成立前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方面每年印刷的《甘珠爾》和《丹珠爾》經書僅有60多套,另一方面請經書花費很高,普通農牧民信教群眾根本無力承擔,“對那時的他們來說,請一部經書到家裏是一輩子都實現不了的夢想。”他說。

在尼瑪和昂布傑看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西藏得到充分落實,西藏經濟社會文化繁榮發展,使得請經規模大增,“這與過去的‘請經難’有著本質不同”。

據昂布傑介紹,為了更好地滿足西藏廣大信教群眾的請經需求,西藏在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專門劃出一塊200多畝的土地,建設木如寺印經院分廠,用以培養更多的“古法”印經人才加快印經速度。

同時,為了滿足請經需求並保護雕版,一些經書不得不採用現代技術印刷。如一共16部的《十萬頌》,木如寺印經院會交給成都一家印經廠膠印其中的一部分,以滿足不同信教群眾的需求。

曲珍說,她的孩子們工作都很好,家庭收入也不錯,請經的幾萬元花費對她而言早已不算是“大數字”,“我盼望著幾年後能在家中的經堂裏,請高僧念誦我們家請來的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