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逝世 曾称中国应走不同于美国资本主义的道路

亚太日报

text

“你无法阻挡资本主义,但是你不一定非要经过它。”

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历史学者海登·怀特于当地时间3月5日晚去世,享年90岁。

海登·怀特于1928年出生于美国南方,在大萧条时期,他随来自工人阶级的父母一同来到位于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海登·怀特随后在底特律的公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海军服役后,怀特来到密歇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中世纪史。之后他先后在韦恩州立大学、纽约罗切斯特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康狄涅格州卫斯理安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圣塔克鲁茨分校任教。海登·怀特生前著有《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1973年)、《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1978年)、《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表现》(1987年)等著作。

在生前的一次访谈中,海登·怀特提及自己投身学术界时美国高校氛围的特殊性赋予他的研究动力。196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张的时期,初入学术界的海登·怀特曾投身于学生抗议活动和教学改革计划。在他看来,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因为“只有在动荡不安的危机时刻才能提出新的论题来。”一直以来,海登·怀特对于人们为何研究过去的兴趣,总是大于自己投身关于过去的研究。这也为他后来的“元历史”理论奠定了基础。相比于梳爬有关过去的种种历史材料,海登·怀特更像一位人类学家,他将自己从历史学科中抽离,化身为一个疏离的观察者,观察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以及它的运作方式:一个社会里面会有专业人士来研究过去,真是有些奇怪。为什么国家、社会或社群要付钱来让人研究过去?从对于过去的研究之中能够学到什么?为什么人们对它这么着迷?许多文化并没有这么一回事情。为什么西方产生了这么一种职业?沿着这个思路,海登·怀特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过去的社会功能是什么?意识形态和宣传的功能又是什么?海登·怀特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都写在了他1965年的一篇名为《历史的重负》的论文里。而这篇论文,又成为了《元史学》的起点。

《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

[美]海登·怀特 著 陈新 译

译林出版社 2004年11月

《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首次出版于1973年,这是海登·怀特的成名作,也被誉为二十世纪下半夜最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标志。这本书的目的是解构所谓的历史科学的神话。海登·怀特认为,语言提供了多种多样建构对象并将对象定型成某种想象或概念的方式,因此史学家便可以在诸种比喻形态中进行选择,以它们为工具,将一系列事情情节化,凸显不同意义。诗人们恰恰是通过运用这种模糊性使自己的作品获得特殊的启示性效果。同样的,传统史学大师们也清楚这一点。但在海登·怀特看来,到19世纪,历史学越来越被一种追求清晰、字面意义和纯粹逻辑一致性的不可实现的理想束缚。海登·怀特在书中对十九世纪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家一一进行分析,展示了他们进行历史著述时采用的主导型比喻方式以及随之相伴的语言规则,从而确证历史作品存在的普遍诗学本质。

海登·怀特的理论,放在更大的西方历史哲学脉络下,实则继承了20世纪初期西方哲学领域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转向。前者指的是对客观历史过程的哲学反思,探寻客观历史过程的目标、意义、规律和动力等问题,而后者则是对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的特性进行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在20世纪60、70年代之前,后者已经成为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的主流。而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在历史哲学领域内部再次发生了重大转向,即叙事转向,或者修辞学、语言学转向。海登·怀特则是促成这一转型的关键人物。

海登·怀特生前曾不止一次来到中国。作为一位旗帜鲜明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学者,海登·怀特认为伊拉克战争是资本家做的事情,认为美国资本主义唯一的持续性在于不断的战争,海登·怀特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美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对其他世界的剥削,这些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相适应的”。

同时他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有自己的看法。海登·怀特认为如果中国引入资本主义,将是毒害性的,因此中国应该找到一条不同于美国资本主义的替代道路。“你无法阻挡资本主义,但是你不一定非要经过它。”在海登·怀特看来,毛泽东想象了一个中国式的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这是值得追求的。“马克思主义中的乌托邦精神在西方已经丧失殆尽,因为乌托邦被视为无政府主义,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保持了这种乌托邦精神的活力,真希望它能得到发展。”海登·怀特也对当下知识分子的职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在21世纪,知识分子履行职责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多数知识分子最终缴械投降,选择接受现实形式。“这是一些历史学家常做的,他们原原本本地给你展示事情为何不同,而我们需要基金的历史书写方式,告诉我们事情如何有可能变得不同。”

本文写作参考文章

彭刚,《叙事、虚构与历史~海登·怀特与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型》,《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

埃娃·多曼斯,彭刚 译《过去是一个神奇之地——海登·怀特访谈录》,《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

孙麾,《海登·怀特:中国进入资本主义将是灾难性的》,《中古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6日第467期。

(来源:界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