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德國漢諾威,美國總統奧巴馬(左)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郝薇薇
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結束歐洲之行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極合時宜地播出了早先錄製的一段奧巴馬的訪談。訪談的最大“噱頭”是奧巴馬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指責,比如說“普京這樣的人”試圖破壞歐洲團結,因為他認為“北約、歐盟、跨大西洋的團結”是對俄羅斯政權的威脅。
美國人一向是掌控輿論的高手。奧巴馬這段歐洲之行的“餘音”巧妙地將歐洲當前的困境引向了俄羅斯。當然,至於令歐洲不安的難民潮、恐怖陰霾與美國究竟有何種干係,他是決然不會提的。
乍聽起來,奧巴馬對普京的指責似乎有一番道理,至少在是否延長對俄制裁上,歐洲內部的裂痕越來越大。波蘭、波羅的海國家的立場依然堅定,而德法等國對俄表態近來有所軟化。
最新消息是,意大利總理倫齊將親自率團參加今年6月的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並與普京舉行會談,而此前他剛剛參加了“秀”歐美恩愛的德國漢諾威“迷你峰會”。加入對俄制裁給意大利造成了36億歐元損失,消息人士稱,倫齊將向普京提出取消食品禁運的問題,作為交換,意大利可能在歐盟夏季峰會討論對俄制裁問題上持“親俄”立場。
2012年6月18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美國總統奧巴馬(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時交談。圖:新華/路透
在歐洲日益陷入困頓的背景下,俄羅斯對歐外交似乎慢慢打開局面。當克里姆林宮逐漸意識到歐盟的主要問題是“將部分主權讓渡給美國”時,它開始減少對布魯塞爾的期待,而將工作重點轉移到雙邊乃至地方層面。
26日,普京與斯洛文尼亞總統帕霍爾進行了一次愉快的電話交談,雙方討論了雙邊合作,並特別提到了俄羅斯軍人一戰時在斯洛文尼亞修建的一座東正教教堂。斯洛文尼亞方面希望普京7月底訪問該國,參加這座教堂的百年慶典。當一些歐洲國家紛紛切割與俄羅斯的歷史、文化脈絡,這樣的訊息無疑意味深長。
更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費爾今年2月對莫斯科的訪問。見到普京之前,他已在飛往莫斯科的飛機上明確表達了反對延長對俄制裁的立場。基社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執政夥伴,澤霍費爾的態度不可能不令柏林感到尷尬難堪。
大概是這樣的局面令奧巴馬心生不滿,擔心歐洲最終在西方“反俄”統一陣線上掉了鏈子,才會指責普京破壞歐洲團結,並告誡他:“強大、團結的歐洲與強大、向外看的俄羅斯攜手合作,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2015年2月10日,在烏克蘭東部克拉馬托爾斯克,民眾觀望一顆火箭彈殘骸。 圖:新華/路透
不過,講出這樣的話時,奧巴馬大概不會記得,俄羅斯人曾多麼熱望融入歐洲、建立“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統一經濟和人文空間”。2005年的俄羅斯-歐盟峰會上,俄歐雙方通過了建立四個統一空間“路線圖”,而2014年索契冬奧會之前,俄歐曾非常接近達成一份免簽協定。如今,一切看來如天方夜譚。
當然,奧巴馬大概也不願承認,恰是華盛頓積極主導的北約東擴與烏克蘭危機中斷了將俄羅斯納入其中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更不願意承認,恰是因為伊拉克問題上的異見,美國人對歐洲做了“老歐洲”與“新歐洲”的分割,並一直利用“老歐洲”與“新歐洲”之間的分歧左右布魯塞爾的政策走向。
如今,美國人的“離間”做法在其他地方隱隱閃現。無論在歐洲還是亞太,它的打壓異己、拉幫結派並沒有給自然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增添動力,反而常常起到反向作用。有人說,美國的強大部分得益于樹立假想敵,誇大對手的力量並戰而勝之。現在,它的矛頭對準了俄羅斯,誰知道下一個又會是哪裡。
責任編輯:李夢歌
作者簡介:
作者郝薇薇,新華社國際部評論室編輯,俄語出身,曾駐莫斯科。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導,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