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喵星人的宇宙里,他就是“超级英雄”……

text

作者:岳依桐

安全绳、安全帽、捕猫笼、头戴式电筒……从装得满满当当的工具箱中挑选出需要的东西,家住成都的“90后”男生宇文化缘(化名)穿戴好安全装备,从一家火锅店后厨的窗口熟练翻出,准备营救一只被困在墙体间数天的流浪猫。

虽然在离地七八米的高空作业,但身材瘦弱、长相清秀的宇文化缘却丝毫不觉得害怕。对于他来说,“上天入地”救猫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为了更安全地开展救援活动,宇文化缘还专门考取了高处作业操作证。

宇文化缘正在营救流浪猫。岳依桐 摄

随时出动的“猫咪消防员”

2016年,宇文化缘牵头成立了一个名为“和猫住”的猫咪救援领养平台,以救助、收养、领养流浪猫为主,但由于种种原因,“和猫住”曾中途搁浅。2019年,辞去设计师工作的宇文化缘再次重启“和猫住”,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目前,“和猫住”团队由4个“90后”男生组成,主要工作包括救援处于困境的流浪猫、帮助流浪猫寻找合适领养人等。他们分工明确,猫咪救援工作则由宇文化缘主要负责。2019年,“和猫住”累计接收和救助流浪猫400多只,官方救援次数200余次,官方领养300多人次。

宇文化缘正在准备营救流浪猫的工具 。岳依桐 摄

“平时遇到被困的流浪猫,网友就会联系‘和猫住’。”宇文化缘介绍,猫咪生性好动,被困在树上、高楼上、通风井、下水道等地方都是常有的事情,“接到求助,我们就马上‘出动’,因此网友又把我们叫做‘猫咪消防员’。”

春天和夏天往往是“猫咪消防员”最繁忙的时候,不少母猫都在这两个季节生下小猫。如果母猫营养不良或者生活环境不好,小猫夭折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和猫住”总部住着近20只被救助回来的小奶猫,在团队成员的照顾下,它们正茁壮地成长着。

宇文化缘正在营救流浪猫。岳依桐 摄

将猫咪救助回去后,“和猫住”团队会在确保猫咪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为其积极寻找合适的领养人。除了对领养人基本信息的了解及核实以外,他们还会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猫咪领养全过程,并进行存档,便于跟踪、回访猫咪情况。

“我们的领养过程很有仪式感,会给领养人颁发‘结缘证’,还会为他们拍纪念照片。”宇文化缘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领养人更有责任感,与猫咪幸福快乐地开启新生活。

“和猫住”的成员们正在工作。岳依桐 摄

与大多动物爱心机构不同,“和猫住”并没有一味地收养流浪猫,而是尽可能救助一些普通人无法救到的猫咪,努力打造救助、领养的良性循环模式,帮助更多流浪猫找到温暖的新家。

成为“网红”的喜与忧

平时,“和猫住”还将救援猫咪的过程录下来,发表在网络上。“盲目地去收养是完全没有用的,我们更多是想传递‘领养代替购买’‘关爱流浪动物’‘尊重生命’的理念。”宇文化缘如是说。

“和猫住”救助的流浪猫 。岳依桐 摄

截至目前,“和猫住”在互联网上已经收获了200余万“粉丝”,影响力正逐步扩大,也吸引了不少爱猫的志愿者加入到流浪猫救援活动中。而对于“和猫住”来说,成为“网红”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

宇文化缘正在照顾救助回来的流浪猫。岳依桐 摄

“如何将‘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传播给更多人?”在宇文化缘看来,每个城市都不缺帮助流浪猫的人,缺少的是一种宣传的方式方法。因在网络上走红,让更多人听到了“和猫住”想要传达的东西,这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一些莫须有的质疑也逐渐出现,让团队成员们十分烦恼。

不久前,一只猫咪意外滑落至成都新晋网红桥“五岔子大桥”的桥墩上,接到志愿者求助,“和猫住”团队立刻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制定救助方案。次日清晨,绑着安全绳的宇文化缘利用绳梯攀爬下桥,为了够到桥墩上的小猫,他改变姿势,坐在软软的绳梯上,并像荡秋千一样来回晃动身体,利用反作用力靠近桥墩,最终成功将猫咪救下。

宇文化缘正在救助滑落至桥墩的猫咪。受访者供图

然而,因为获救猫咪是价格昂贵的“品种猫”,这一次救援的视频发布后,网络评论出现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是“和猫住”为了博眼球而专门买了一只猫,自导自演的一场戏。“有的人能从你做的事情中看到正能量,有的人却只能莫名其妙联想到各种摆拍。”宇文化缘愤愤地在网络上回应道,“感觉被误会,很委屈。”

“我们把救猫当成一份事业”

谈及4年多来的辛苦付出,宇文化缘坦言,除了耗费心力、体力以外,救助流浪猫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情。猫咪的医药费、疫苗费、绝育费等都是不小的开支。“此前‘和猫住’一直挺苦的。”

宇文化缘正在照顾救助回来的流浪猫。岳依桐 摄

但情况正越来越好。随着“和猫住”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变大,相关视频的点击率也越来越高,平台给予的内容创作奖励、偶尔找来的广告合作等成为维持这个团队运营的主要收入来源。“粉丝”们偶尔也会慷慨捐助猫粮等物资,帮助团队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

团队成员们表示,之所以能够一路坚持到现在,是因为大家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基于对猫咪的喜爱和对流浪猫的关爱。“以前兼职做,虽然经济压力要小一些,但我觉得不能全心全意把这件事做好。”宇文化缘说,家人一开始并不理解自己,但现在还是选择支持,通过这项事业,自己还收获了爱情,很幸福。

“和猫住”救助的流浪猫 。岳依桐 摄

作为最新加入团队的成员,1997年出生的蔡理主要负责团队视频的剪辑。“我们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潜力的。”蔡理笑道,团队成员都将“和猫住”当成一份事业在认真经营,只有平台发展好了,才能够帮助更多流浪猫。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建立‘和猫住’站点,救助更多流浪猫,也向更多人传递‘领养代替购买’和‘对生命负责’的观念。”为救助回来的流浪猫换上干净的饮用水,宇文化缘坚定地说,“希望流浪猫少一只再少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