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拉起小龙虾地笼。 刘曼 摄
中新网株洲5月30日电 题:做脱贫致富“领头雁” 湖南株洲“90后”女村支书乡间逐梦
作者 刘曼
临近傍晚,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洣江街道拱塘村的“90后”女村支书刘婵,走出村部办公室,到不远处的小龙虾养殖地,拉起一个个地笼,将一只只背部红亮、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出笼。经过严格分拣后,小龙虾将会送至县城,成为餐桌美食。
拱塘村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刘曼 摄
眼前养殖小龙虾的20亩田地,是刘婵今年以个人名义在村上流转来的,一切资金自掏腰包。“我就是想试验下,看经济效益好不好,如果可观再让村民放手干。”她告诉记者,此举是想让村民多一条增收的路子。
山水环绕、地势错落的拱塘村。 刘曼 摄
养小龙虾,刘婵是“小白”,养殖技术、方法和市场需求,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我把所有环节都摸透,以后在村里推广规模化养殖,心里就有底。第一次就算亏损也没关系,只要村民们日后能赚钱就行。”她笑着说,目前已有进账。
凡事都先行先试,让村民在脱贫致富路上少走弯路,无后顾之忧,刘婵靠着这股实干劲,上任3年多来,带领40余户建档贫困户脱贫。
** 26岁上任 “村里要有年轻力量”**
出生于1991年的刘婵,大学就读于湖南司法警官学院。2012年毕业后,因家人在县城开饭店,她和爱人决定回乡创业,开办纸巾厂。2017年初,拱塘村迎来换届,村党支部要推选一位年龄35岁以下的村支书。
作为回乡的年轻党员,年仅26岁的刘婵从5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还是个女娃娃,能做什么”……上任伊始,质疑声此起彼伏。
“说不焦虑是假的。”为了尽快摸清“门道”,那段时间,刘婵常常加班到次日凌晨两点。拱塘村辖区范围大,共有463户居民,她坚持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每到一处,刘婵都先和村民聊家常,经常搭把手帮忙干活,再认真记录下每家的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既是熟悉大家,也让村民们多了解我。”
贫困户家小孩因户口问题读不了书、老人家体检走不了路、村民存折在银行刷不出……刘婵都会到场帮忙解决。慢慢地,村民和村委团队中的伯伯、爷爷辈同事们,被这个热心、细心、肯干的女娃娃打动。经过磨合,刘婵的工作思路得以展开。
要致富,先修路。刘婵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村里原本只有3.5米宽的主干道路面拓宽至8米。她介绍,拱塘村离茶陵县城只有10余分钟车程,又靠近高速出口,3.5米的路太窄了,车辆会车都困难,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如今,大路修通了,快递、社区电商等能送货上门,村民生活幸福感稳步提升。刘婵出门招商也顺畅不少,米粉厂等项目已进入意向合作阶段。
** 梅花鹿养殖惠及所有贫困户**
脱贫攻坚,农村是重点。面对村里产业较少的现实情况,如何实现造血式扶贫,激活内生动力,是刘婵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外乡人赵建生常年在拱塘村搞养殖,牛、羊、鸡等都养过,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太大收益。近两年,他特意到东北地区学习梅花鹿养殖技术,学成归来后,在村里改养梅花鹿,收益逐渐增加,规模也在一点点扩大。
“梅花鹿一身都是宝,而且在我们当地甚至湖南都很少有规模养殖的。”刘婵看准了这个契机,便多次上门与赵建生沟通,建议将1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注入他的养殖场,通过务工、委托帮扶等方式,解决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
能为村里发展出一份力,赵建生爽快答应。于是,刘婵牵头成立占地300多亩的梅花鹿养殖基地,规模达到100多头,直接或间接为48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增收机会,每户年均增收2500元。
53岁的刘贵娥因要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妹妹,无法外出务工,家计萧条,入不敷出。到梅花鹿养殖基地工作后,她每天负责割草,给梅花鹿喂食,时间也比较灵活。“既不耽误家中活计,一年还有近2万元的收入,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整个人都精神了。”
目前,拱塘村梅花鹿养殖基地已开发出相关产品十余项,不愁销路。刘婵正在为产品设计包装、宣传语等,以期打响“梅花鹿村”的名号,打通产业链。同时,她还在了解研究日本奈良的梅花鹿旅游发展模式,为后续打造梅花鹿生态旅游公园做准备。
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现代观光农业
这几年,刘婵吃住在村里,几乎没有周末。“只要想做事,事情总是越做越多。”
结合村里葱茏秀丽的生态环境,刘婵带领大家种植橙子、桑葚等果树;鱼、走地鸡等养殖也初具规模。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她从倒垃圾、维护村域环境卫生开始,帮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2019年,村里启动拆除空心破败房工作。“当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进行了一个月的思想宣传和动员会。”刘婵再一次“各个击破”,在走访路上摔了腿也顾不上休息,最终将所有破败空心房都拆除、整平,种上花草树木。
如今的拱塘村,青山绿水环绕,村民家门口就业脱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建房、建设家乡。刘婵觉得自己对家乡的设计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她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拱塘村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现代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让村民与城里人一样,过上幸福生活。
回乡当村支书的这些年,亲历村子一点一滴改变,刘婵相信,家乡的田野同样也在陪伴、打磨着自己。“如果还有机会连任,将继续着力发展村里的产业,带动全村致富。”(完)